潘际銮
齐帆齐微课
风云变幻的岁月里,从1938年秋的那个起点开始,潘际銮踏上了一段充满波折与挑战的中学求学之路。他怀揣着对知识的炽热渴望,走进了泰和县立中学的大门。然而,命运的车轮却并未平稳前行,时局的动荡迫使他不得不辗转于多所学校之间。
仁瑞中学留下了他求知的足迹,尽管环境不断变化,他始终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寻。禄丰中学的时光里,或许条件艰苦,但他眼中的光芒从未黯淡。天南中学的日子,也是他成长的一部分,在不断的迁徙中,他努力适应着新的环境。鄂湘教区联合中学见证了他的坚持,哪怕面临诸多困难,他依然坚定地走在求学的道路上。
其间,家庭经济的拮据犹如一座大山横亘在他面前,让他三度被迫辍学。这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啊!但潘际銮心中那团对知识的火焰却燃烧得愈发猛烈。他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一次次重新回到校园。
在国立西南中山中学,他终于以优异的成绩为自己的中学学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六年的历程,是他与命运抗争的见证,是他对知识执着追求的诠释。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无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只要心中有梦,对知识充满渴求,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去追寻属于自己的那片星辰大海。潘际銮的中学岁月,不仅仅是一段个人的经历,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鼓舞着无数后来人在追求知识和梦想的道路上永不放弃,砥砺前行。
潘际銮的求学经历中,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经历对他的影响可能最大,原因如下:
1. 学术方法的塑造:
西南联大教育非常严格,这让潘际銮深刻体会到学术的严谨性。刚进入西南联大时,他甚至经历了考试不及格的情况,这对一直成绩优异的他来说是很大的冲击。这种严格的学术环境促使他改变学习方法,学会主动学习、提前预习,真正掌握知识,这种治学方法让他受益终身。后来在工作中遇到新的知识领域,他也能凭借这种主动学习的能力快速掌握,为他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西南联大的通识教育让他不仅学习本专业的工科知识,还接触到了经济概论等其他学科领域。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拓宽了他的视野,培养了他的综合思维能力,使他在解决焊接工程领域的问题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为他日后在焊接科学领域的创新和突破提供了广阔的思路。
2. 精神品质的锤炼:
当时的西南联大汇聚了众多优秀的学者和学生,大家都怀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和为国家奋斗的精神。在这样的氛围中,潘际銮深受感染,“中兴业,须人杰”的校歌更是激励着他,让他从入学时只想着谋生活、抗日,转变为将国家的兴亡视为自己的责任。这种家国情怀贯穿了他的一生,成为他不断努力、为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力量的强大动力。
在西南联大求学期间,师生们面临着艰苦的生活条件和战争的威胁,但他们依然坚持学习和研究。这种经历让潘际銮锻炼出了坚韧不拔的意志,使他在后来的科研道路上,能够克服重重困难,不畏艰难险阻,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目标。例如,在我国科研资料匮乏、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他带领团队完成了多项重大工程的焊接技术难题。
3. 专业方向的选择:在西南联大的学习经历让潘际銮看到了国家工业发展的需要,也让他认识到焊接技术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性。毕业后,他坚定地选择了焊接专业,从此一生与焊接结下不解之缘。他的选择不仅为我国焊接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国家的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求学经历对潘际銮的学术、精神和职业发展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是他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段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