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和说——亲子沟通的关键
偶然看到朋友在看《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联想到自己在和孩子沟通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疑惑,便带着问题和朋友一起读这本书。
此书的作者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全球最畅销家教书系作者,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生活中,她们也是两位母亲,她们从母亲的视角带领我们寻找问题的答案。
每一位父母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可很多父母育儿知识匮乏,不会说、不会听,错误表达对孩子的爱,经常与孩子产生不愉快,进而导致家庭矛盾的升级。如何说、如何听,在家庭教育中尤为重要。
书中开篇首先提到“感受”二字,这里指的“感受”是孩子想让父母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和感受,也就是说,孩子有时候只是希望父母能够给予自己足够的尊重,并接纳自己的感受,而不一定是希望父母帮助解决问题。
我也常常忽略孩子的感受,比如已经计划好暑假出游,却因为种种事情搁置,一直没能实现。孩子早已经对此不满,于是在我们面前抱怨,其实这时候不需要解释工作太忙没时间之类的理由,因为孩子听不进去,她在意的是自己的感受,及时给予正向的回应。
比如说我知道你不能出去玩很伤心,因为很多同学都出去玩了,所以你也很想去,对吗?然后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孩子讨论并罗列出解决办法,最终两人达成共识。
而不是说我们工作都那么忙,哪里有心情去听你找理由找借口,孩子的希望完全破灭,无论你再继续说什么,她都听不进去,只记得出游成为泡影这一件事,这时及时回应孩子的感受才是正确的做法。
作者多次提到“合作”,作者认为当父母指责、辱骂、威胁、命令孩子的时候,孩子通常很难与父母合作。
比如我们刚训斥完孩子,便要求孩子和我们一起做某事,此时孩子必定会冷脸以对。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选择能寻求合作同时能维护孩子自尊的回应方式,结果会怎样?
我们可以采取使孩子积极合作的方法,如书中讲到的六种方法:描述你所看到的;给予提示;提供一个选择;用一个词来表达;描述自己的感受;写便条。
这些方法只有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毛主席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用在教育上同样适用。
第一次用两天时间读完整本书,书中引用大量的真实案例,这些似乎就真真切切发生在自己的家庭,吸引我不得不抓紧时间读下去。作者始终以平等的姿态娓娓道来,你会以为这是你的挚友在和你讲述育儿知识,而忽略她们是教育领域的专家。
任何教育方法都不可能解决所有的教育问题,每个孩子都是完全独立的个体,出现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只要把握好教育的基本原则,运用适当的方法,并将育儿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每位父母都能成为合格的父母。
【无戒90天第四期写作训练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