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创作集锦写作~精华侃侃而谈

关于教育中对一个人“阉割过度”和“阉割不足”的影响

2018-08-28  本文已影响18人  abcv
关于教育中对一个人“阉割过度”和“阉割不足”的影响

本文说的阉割,是指心理学的一个名词,它是用以描述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其欲望面临的种种限制,以及儿童因放弃原始的快乐满足方式而获得的促进性影响。

如果一个人从小到大被养育的过程中被管教过分严厉,即阉割过度。那么这个人在成年后面对社会生活或在工作岗位时,要么会在一个时期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严重的甚至会患上各种精神病;要么会显得缺乏主见,做事唯唯诺诺,习惯于服从别人的命令。

但如果一个人在被养育过程中,父母对他过分放任自流,即对他应有的行为规范的教育缺失。那么,这个人很可能出现“阉割不足”的情况。他成年后很不容易遵守社会规范,也不愿服从组织安排,严重的会不愿意参与工作,甚至产生暴力或违法行为。

那么,在教育中如何才能做到对孩子进行适度阉割而不过分,让孩子心理健康发展呢?

首先,在应该对孩子进行阉割教育的地方,一定要及时地进行阉割行为。

比如,孩子的安全问题。家长应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通过亲自演示、看电影、讲解公共场所的安全标语、以及带孩子了解消防栓、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等等,清楚地告诉孩子,用电、用火等安全注意事项。另外,当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就要告诉他必须去上学等社会规范和其中的道理。

然而在给孩子讲这些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比如,关于安全教育。当孩子捉到一只蝴蝶时,家长要对孩子说,你可以把蝴蝶放进瓶子里,观察它的情况。但是到一定时候,你应该把蝴蝶放出去。因为你不会养蝴蝶,蝴蝶会死掉,蝴蝶也有妈妈,那么蝴蝶的妈妈就会很难过……。

当你这样给孩子讲的时候,孩子既觉得自己的行为得到了支持和理解,又明白了蝴蝶会因别人的捕捉而面临生命危险。而蝴蝶的亲人会为蝴蝶担心,会因蝴蝶的死掉而难过。

因此,孩子就会产生要自觉注意自身安全的意识,因为他知道,如果他没有安全意识,就会有生命危险,而他的生命安危是会直接影响到父母的感受的。

另外,在希望孩子学什么技能的时候,不要家长自己做了决定就强迫孩子去执行。因为这种强制性的去做某件事,不但不能让孩子对这件事感兴趣,反而可能会让孩子对它产生极强的厌恶感。如果一个人对某件事没有兴趣了,那么他最终在那件事上也不可能做出什么成就来。

那么这个时候,可以给孩子提几个选择项目,让孩子自己挑选出最感兴趣的事情来,然后和孩子一起制定下一步具体执行方案。这样,孩子有参与决策的自豪感,自然在行动上就会有很强的动力。

这个方法不仅可以用于孩子选择兴趣技能的学习方面,而且带孩子去哪个地方旅游前,也同样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一个想去的地方,并且让孩子事先做好简单的旅游攻略。

总之,希望规范孩子行为的事项,最好和孩子商量着来。才不至于让孩子因被过度阉割,从而产生逆反心理;或者机械地服从,没有了创造能力。

第三,在不得不履行的社会规范的事情上,家长要给孩子一定的缓冲期。比如,孩子在幼儿园或小学阶段,有时候实在不想去上学,那么家长要允许给孩子偶尔放半天或一天的假,让孩子自己心理有个调整适应时间。

因为中国的教育体制有时候太过教条和严厉,对年龄太小的孩子,从生理上来说,未必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所以这个时候,家长要允许孩子有个过渡期去慢慢适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比如上了中学,孩子可能就慢慢适应了。

那么,如果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因被过度阉割或者阉割不足,而导致社会适应不良,怎么办呢?

最好的建议就是接受心理咨询,让自己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将“阉割过度”或“阉割不足”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或者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有效地调整到恰当的阉割位置。使人恢复良好的社会适应功能,从而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人生价值。

另外,也可以“带病生存”。指一个人即使他因阉割过度或者阉割不足导致在某方面社会适应不良,但他仍然可以在其他领域去尝试,找到属于自己特质的工作或者生活方式。

比如,一些被过度阉割的缺乏社交自信的人,他也许不能在大庭广众下演讲,或做销售类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但如果让他做不需要和人打太多交道的技术类工作,也许他能做出不错的成绩来。

另外,对一些阉割不足的人,他们不愿意服从社会对他的阉割,如果把他们放到一个固定的单位,他们一定无法安于现状,也无法遵守单位纪律。那么他们最好选择自由职业,或者从事艺术创作类工作。比如,北京的798,那些人他们就是拒绝被社会规范阉割,却能在自己的领域做出成绩来的人。

所以,其实“阉割过度”和“阉割不足”,都不是决定一个人成败的因素。而重要的是,如果一个人能够认识到问题所在,并且愿意进行调整改变,那么,一切都没有问题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