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父母课堂洛阳第二期分享第二百二十四天
第九次yy直播间/频道· 焦点 父母课堂读书会
9月6日是洛阳焦点读书会第九次课。我们读书会的目的在于拓展视野、宏观思维、知识交流、提升生活的质量。在思维运转中成长,在彼此交流中精进。刘老师王老师率先垂范的精神使我们深受鼓舞。点评及分享都非常好好,及时恰如其分给大家赋能,使大家充满了愉悦,也充满了力量。这次读书会由刘燕老师主持的,他身体不适,但带病主持得非常好, 田老师、潘老师、燕子老师读书和分享都很棒!田老师用生活中的例子提出来和大家探讨,起到了较好的效果。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焦点生活化,生活焦点化。喜美老师带着两个孩子也参加了读书会并分享了自己的心得。还有一个新加入的美女老师积极给大家赋能鼓劲。
这次的读书会读的是蓝皮书《家庭中的正面管教》一一第5天 将注意力放在解决问题上
一、事出一定有因吗
"事出不一定有因",把注意的焦点放在问题解决上,能够帮助人们理清问题的头绪。生活中,人们习惯用因果观的思维,认定"有因必有果",总是先找原因,问"为什么,怎么会这样"将力气发在分析问题或是探讨问题的成因上面。有时候就算知道问题的症结也不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不如将时间更好地花在如何解决问题上。
二、问题导向思维方式vs焦点解决思维方式。
导向思维方式,虽然清楚问题的来笼去去脉。但是就像被警察审问或是医生问诊的样子,而且有种愈说愈烦的感觉,而焦点解决思维呢,他的问题回答起来,并不容易,需要花费很多的脑筋,甚至想的时间会比较久,但感觉自己并没有那么多无助,还会注意自己,已经做了些什么,而且好像也能从这些问与答中找到解决的方向,像是在眼前出现一线曙光的感觉,同时也会觉得助人者(提问者)好像和自己站在一起一样。虽然问题,提起来有些拗口,但却能感觉到回答者的能量愈来愈焕发,感觉希望一直在浮现。
与其把时间发在无效的事情上,不如运用智慧,将焦点放在对的地方,"留下力气,解决问题"从另一个层面来思考问题,促进问题被解决。不但能让我们自己更快乐,还能更好地处理好自己的问题。
换个角度思考,不关注问题而关注解决,不仅仅使我们省时省力,还使我们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对照自我检讨之第六十六天
对昨天工作、生活、学习和对照以前的计划比对基本满意。
好的方面:
1、简书写了。
2、已读书打卡。
3、生活中的一些事按计划做了。
4、 正常打太极拳。
不足之处:
1、对自己思想上的要求还要加强。
2、时间安排还有待更加合理。
3、效率要再提高。
4、性格方面一些弱点需逐步克服。
今后方向:
1、所有时间安排都要严格按计划执行,没有按计划的及时补正,计划要具体。
2、按前一段的方式做事,效率再提高。
3、每晚9点思考当天的事是否做完了,可否补充。计划第二天的事。
4、注意人身出行安全和健康、饮食。
5、完善性格,锤炼语言。
诗词选·《离思五首·其四 》· 唐代·元稹
作者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825篇诗文
作品原文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作品译文
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
仓促地由花丛中走过,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
作品注释
曾经:曾经到临。经:经临,经过。
难为:这里指“不足为顾”“不值得一观”的意思。
除却:除了,离开。这句意思为:相形之下,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此句与前句均暗喻自己曾经接触过的一段恋情。
取次:草草,仓促,随意。这里是“匆匆经过”“仓促经过”或“漫不经心地路过”的样子。不应解释为“按次序走过”。例:宋陆游《秋暑夜兴》诗:“呼童持烛开藤纸,一首清诗取次成。”元朱庭玉《青杏子·送别》曲:“肠断处,取次作别离。”
花丛:这里并非指自然界的花丛,乃借喻美貌女子众多的地方,暗指青楼妓馆。
半缘:此指“一半是因为……”。
修道:指修炼道家之术。此处阐明的是修道之人讲究清心寡欲。
君:此指曾经心仪的恋人。
作品鉴赏
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两处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像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既然对亡妻如此情深,这里为什么却说“半缘修道半缘君”呢?元稹生平“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白居易《和答诗十首》赞元稹语),是尊佛奉道的。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清代秦朝釪《消寒诗话》以为,悼亡而曰“半缘君”,是薄情的表现,未免太不了解诗人的苦衷了。
元稹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怀旧悼亡之情,“沧海”、“巫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张弛自如,变化有致,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曾经沧海”二句尤其为人称诵。
箴言
天薄我福,吾厚吾德以迎之;天劳我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厄我遇,吾亨吾道以通之。
心情语录
有时候,我们想要的只是一只可握的手和一颗理解的心。
随笔
生命之所以美丽,正在于它有血有肉的过程中,始终高扬着一个美丽的主题:美丽之所以永恒,正在于生命的底蕴中,始终流动着人类对世界最纯 粹的良知与渴望。
于是,美丽因生命而存在,生命因美丽而永恒。这是一个连上帝也祈求 的统一。
焦点父母课堂洛阳第二期分享第二百二十四天焦点父母课堂洛阳第二期分享第二百二十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