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顿纪元
2023-07-18 本文已影响0人
独赴
“经常试图发起对话,比如说,我的防御性太强了。本质上,将对方等同于知道我心理活动的所有基本过程的人了,其实即便全部看过我的文章的人,如果从价值层面看,也不会明白我试图发起的对话实际是心理层面和角度的,甚至是有求援成分的。当然它也必须平等。否则对话无意义。
表达的完整如此重要,修改是另外一种工作,抹杀前者,也不为过。”
看卡伦霍妮的《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有感而发写下的想法,在微信读书还是独赴,如果看到,那就是我。头像也是一样的,不过,和这本书提到的一句话是一样的,看到,也不说什么,是最好的礼仪。人和人的对话除了冒犯,我想不出别的。
如果一个文本或者电影,我们想到的就是最后怎么反转和颠覆。甚至是如何满足内心对于爽文的设定还偏文艺,那我告诉你总有黔驴技穷之时。
我也这么设定过,我觉得很崩溃,那里根本没有任何的内核,我要做的东西实际上与内心对于头版头条相冲突。也就形成了我们越近实际裂痕越远。
不要担心你的文本实际的价值,之所以隐藏,觉得应该留待后时再用,每天都有新的耕耘,实际上对于他人的所思所想起到净化作用,才会受到尊重。当然,它只是附带品。
关乎于心理状态的表征与内部的研究,始终有孜孜不倦的兴趣,如果你说来说去就是暗示,你有问题。不用您说,我也发现了。如果你没有耐心和深沉悲悯爱意,你的暗示,意义基本是没有的。
在每个创作刻度下,我有我的规划,这么说吧,去年的小说,基本上就是浪费了进度的情形下写出来的。而真正的呼之欲出的小说,则是需要时间的。
很多人说的都是对的,但是绝对背后还是相处为主,而非真为了对方解决问题。我自认为我看到了就采取行动,是因为我也在等待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当时。
用小说等待正确的知己,不完备。
目前的刻度,就是完整的表达,它不再具有指向。即便是创作人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