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经济学不关心阴谋论 经济学关注哪些事与愿违的现象和规律

2019-08-24  本文已影响0人  孤独中的喧嚣

第四课 经济学不关心阴谋论

这是学习(薛老师)经济学的第四节课,这节课的名字叫做经济学不关心阴谋论,这节课里面的主要内容概括也就一句话,经济学这门学科研究的一个重点,是人们出于良好愿望而产生的有害的经济政策,是哪些事与愿违的现象和规律。

让我们从几个个例子出发来理解经济学家的这个视角。

一个国家颁布最低工资制度,本来是想要保护穷人的,最后它真的保护穷人了吗?

福利制度,本来是让哪些没有依靠的人找到依靠,最后那些人的生活,是变好了,还是变糟了。

前段时间上海禁止了滴滴的加价功能,结果好多乘客就拍手称快,认为滴滴这次终于不能在随意的扰乱价格了,结果就是什么呢,结果就是虽然打车更便宜了,但是打不到车呢,或者需要等待很长的时间成本才能打到车。

再比如中国对很多贫困县的扶持政策,本来的出发点是为了帮助那些贫困地区的人们摆脱贫困以经济援助,结果导致了什么呢?结果就导致养懒汉效应,很多贫困村的领导考虑的不再是如何发展经济摆脱贫困,而是想办法拼命地保住贫困的帽子,以获得更多的国家在经济上的援助。

在比如广州亚运会期间实行地铁免票,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一个美好愿望,但结果就是第1天地铁就瘫痪了,无奈只好紧急叫停这项措施。

再比如在节假日,高速公路免收过路费,本来这项惠民政策是想让道路更通畅,结果就是一到节假日高速路就拥堵不堪,车子只能龟速前行。

有的时候你会在公交站旁边或者地下通道天桥下面看到很多人乞讨,掏钱是出于好心,但这会助长更多的人采取这种不光彩的谋生方式。对总体社会而言其实是不利的。

再比方说,很多人都建议对一切的犯罪行为已重判,这么做,本来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公民免受别人的侵害。但如果惩罚过重入室抢劫跟杀人是一样的惩罚结果的话,那么如此抢劫的人就会顺带连人也给杀了。

思考题

能不能举一个例子是人们出于美好的愿望,却产生了事与愿违结果的例子?

英国在印度殖民时期,未能减少当地的眼镜蛇数量,就出台了一个捕蛇激励政策,结果导致很多人养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