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走出写作误区,必须学会以下4点
老街讲写作:
“要知好,先知坏”,无论什么文章,说他“坏”,“坏”在哪方面,说他“好”“好”在什么地方,我们不要妄加评论,找到根源是关键。
广场舞,当时满街满巷都是大妈在分解舞步,一开始自己能把自己绊倒,再过两周就跳得贼溜了。再复杂的事也经不住庖丁解牛,写作也同理。
每一句每一段都各有所归,如果再标上色,不难发现,好文章都是各色穿插有序,如果全篇集中一两种颜色,多数是有问题的。
如此分析后,再不会写稿的人,都能像婴儿坐上学步车那样走起来了。
找到行文的“舞步”
后来我们发现,“一二三四法”还能解决更多问题,如开头说的“说完又说综合征”。四种行文基础元素相当于标识清晰的筐,将采访所得分拆变换,对号入座,通篇引语的魔咒就有解了。
第一步、优先考虑引语。
引语应该遵循“从简原则”。具体到林林的访谈,我看中两句,一句是"像两支招魂的幡”,寥寥数字,环境心情都再现了;另一句是“没准我也能写小说呢?”无心插柳、举重若轻的感觉也出来了。
第二步、组织背景信息。
写作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背景就是把“森林”扼要、适时地告诉读者,好让他们了解全貌。
第三步、选择最佳场景和细节,用于描写。
故事的基石是细节,但不能都是细节。描写实则是行文中最奢侈的部分,会减慢叙事节奏,但又以代入感补偿——让读者身临其境。
第四步、叙述:行文加速器。
走完以上三步,剩下的就归叙述了。叙述实质上是浓缩交代情节,是行文的加速器。
有人会分不清“叙述”和“描写”。叙述相当于发生了什么,侧重结果,描写则是怎发生的,侧重过程。
完成这四步,一段人物采访的信息点就各有所归,可以各司其职了。再刨掉冗余信息,我写成以下段落,至少是个合格的人物稿开头——
至此,“说完又说综合征”算是有了一剂药。若要根治,技巧是一方面,还事关判断力、经验和勇气——敢于跳出资料、俯瞰全貌并迅速抓住本质的能力。
从这点看,“一二三四法”只是经验的产物,它甚至不是一个严谨的写作理论,只是一群老编辑绝望之际的应对之举。它能迅速拉新人一把,但不能护送更远。系统训练、积累理论、丰富实践和阅历才是真办法。毕竟,好作者都是时间研磨出来的。
如果大家还有其他关于写作学习,或者类似的问题和需求,可以给我留言,我看到之后会找时间写出来分享给大家。
感谢关注!!!
感谢点赞!!!
作者:老街讲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