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婴语的乐趣
2021-01-18 本文已影响0人
咏絮叨叨念
很久没有全家出去玩了,今天带着宝贝和家人来动物园度周末。
进门就被可爱慵懒的大熊猫吸引了,灵活的小手结合嘴巴快速的剥开竹笋,咔哧咔哧的嚼起来,逗得游客哈哈大笑。一岁半的宝宝第一次看到真的大熊猫,还会自己吃东西的大熊猫,显得更加吃惊和懵逼。全程不动声色,两眼直溜溜的盯着大熊猫,心里估计在想“妈妈每晚睡前给我看到的大熊猫没有这个好玩”。随着环境的适应,慢慢打破了宝宝对绘本里一动不动的各种动物的印象,看下图他自己开始尝试拿着食物喂鹦鹉了。
我还发现了一个很好玩的现象,在每个景点驻足的家长都在竭尽所能,挖空大脑所储备的所有知识,用着教科书的说话方式给孩子拼命灌输。比如孔雀园的家长指着眼前的孔雀说这孔雀叫xx(品种),他生活的温度xx,等等,家长津津乐道的同时,孩子早已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旁边的鸵鸟身上。这里我也反思作为一个妈妈,尽量为孩子提供更多大自然接触的机会,让孩子通过观察和接触能够有更多的认知。尝试用提问方式做引导,比如这个孔雀好漂亮啊,它叫什么?引导孩子主动去看旁边的品种字牌。比如为什么这个灰溜溜的孔雀的尾巴这么短呢?引导孩子思考这个问题并主动去找答案。比如,孔雀什么时候才会开屏呢?等等。这样可能会更好的调动孩子对事物的兴趣,也能提升孩子的学习力。我家的宝贝还小,还不适用提问法,我会尝试与他语言互动:“孔雀的尾巴很好看哦,宝贝。”他会小手指着孔雀,嘴里”哦哦哦”做回应。耐心解读婴语的过程,也正是享受快乐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