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第54课
作者:陈婧
学习内容:
1,【原文】《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意思是说楚国没有什么可以当做珍宝的,只有那【善德】的人才,才是楚国的【珍宝】。
我们通过一个古代的故事来深入体会。
古时候有位读书人博学多识,广做善事,口碑很好,但是却一生贫困潦倒。
他不理解啊,自己平生无大恶为什么惨遭上天的【惩罚】呢?
后来他遇到了一位高人,这位高人问了他【三个小问题】,帮他解开了心里的疙瘩。
第一,大家一起吃水果,你总是挑小的拿,这是贪图虚名,不是真正的善,更谈不上谦谦君子。
你心中有贪念和傲念,是不是?
第二,你对督学迎来送往,彬彬有礼,这是心中有求,不是真正的善,更谈不上为上级分忧。
你目中无人心中只有自己,是不是?
第三,对寒门子弟你关照入微,做给有钱人看。你啊貌似忠厚,实则是大奸若忠,不是真正的善,更谈不上为人师表。
你心里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是不是?
听后,这位读书人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原来自己虽然有善的【行为】,但背后却全是【恶念】啊。
他决定痛改前非,在内心深处【念念向善】,有一毫恶气就【反省忏悔】。
通过几年的刻苦自修,整个人由内而外都变化了气质,成为了一个表里一致,名副其实的大善人,不仅顺利考中了科举,还找回了失散多年的儿子,彻底改变了自己和家人的命运。
通过上面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所谓【善】,并不是在外在的【功名地位】,而是内在的【生命状态】。
在内心的深处念念都是利益自己、他人和社会的才是真正的【善】。
而在内心深处那些伤害自己、他人和社会的【恶念】,可是比一般的恶言恶语更大的恶啊。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每一个念头都在绘制着我们的【人生画卷】,每一个念头都算数。
心好才是真的好。心好的人才是真正善德的人才。
【有德此有人】,有德才能有人。
大人君子想要平天下,那必定要有善德人才的辅佐,想要吸引这样的人才,首先是自己要有德。原来这才是大学教诲我们的【关键】所在啊!
明白何者为善何者为恶,不是拿着这把尺子去衡量别人,而是来【衡量自己】。
首先用这样的标准来引导和建设自己在内心深处成长为一个【值得追随】的善人,然后才能吸引来更多的【善人】。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修身】开发无尽的心中【宝藏】。
素其位而行,成为托起家人的【家族之宝】,忠诚担当的【企业之宝】,度过幸福自在乃至【圆满觉悟】的人生。[爱心]0
2,学习第4种战略思维——【万事由心出发】。
为什么相同的环境,生命状态完全不同呢?
上学时一个班的学生怎么就千差万别呢?
工作后又发现一个办公室同样的领导,工作的成果怎么又是千差万别呢?
原因到底在哪里?
最近张萌就在研究这个课题。
公司刚刚评选完年度优秀员工,他作为评选部门的编辑,自然要对此进行采访,一位25岁的年轻人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年轻人入职不到一年绩效就拿到了A。
要知道整个公司90%的人都是B。
这位年轻人,到底哪里与众不同呢?
张萌开门见山地问他:“你觉得绩效拿A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年轻人说:“我觉得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对待工作的【念头】。”
张萌有些吃惊:“念头看不见摸不着也没人考核,有那么重要吗?”
年轻人笑了笑:“虽然没人考核,但每时每刻都在为考核。
举个例子,你刚准备下班,领导突然给了个差事,这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第1种人,可能会想有工作为什么不提前说?非得等我们要下班走了。领导管理无方,这不坑害了我们吗?于是心里愤愤不平,敷衍了事,更有甚者当面搪塞和拒绝。
第2种人,可能会想这差事儿明天也能做,非得今天吗?
不过虽说有些烦恼抱怨,也会硬着头皮往下做,交给领导一个还算不错的结果。
第3种人,可能会想领导这个时候安排工作肯定是重要又紧急,领导这么信任我,能够为领导分忧是我的荣幸,我一定要好好干。
想想看三种人不一样的【念头】,最终会怎么样呢?”
年轻人接着说:“虽然有时候我也难免有一些烦恼,但转念一想人生的【底色】不是自己【选择】的吗?
那为什么不选择第3种人,既能为领导分忧,还能为自己的起心动念而【骄傲】。何乐而不为呢?”
张萌若有所思地点头。
年轻人继续说:“这么做了一段时间,我发现了一个很神奇的现象。领导越来越喜欢给我安排工作,特别是那些重要又紧急的事情,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我。就这样我干的越来越多,本事也越来越大。
那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为领导分忧是我的【需要】,
是我快速成长作出贡献最快的【捷径】。
要说我的能力只能算中等,但因为我有机会参与到这么多的事情中,也就有机会做出更多的贡献,所以拿到了这个A。”
张萌终于明白,【态度决定高度】!
态度在哪个层面,工作的成果就在哪个层面。
3,分享两个要点:
第①,真实的态度藏在【起心动念】里。
人和人是有差别的,同事获得绩效A,大家通常的想法是今年他运气好,他有机会贡献或者资源好,而很少有人会承认人和人的【差别】本质在于自己个人的【态度】,态度又源于自己的【心】。
人们常说【态度决定高度】,表面上大家都在勤勤恳恳做事,看起来态度没有差别,然而外在的表象并不是真实的态度,最真实的态度藏在【起心动念】里。
第②,无量的【起心动念】,无尽的【心中宝藏】。
分分秒秒我们的心中都在萌动无量的【起心动念】。
事实上,这些萌动出来的无量的起心动念,都是我们有待开发的【资源】,里面有无尽的【宝藏】。
如何开发呢?
就是提升自己的【念头】。
念头好了心情会变好,机会会更多。
如何提升念头呢?
念头源于内心的【认知】。
内心深处的认知越高,萌动出来的起心动念就越好,工作态度也就越好。
我们将自己心中常有的【起心动念】写下来,
每一个【起心动念】,
背后都有一个有待提升的【认知】,
每提升一个认知就会收获丰硕的【果实】。
无量的起心动念,藏着无尺的心中宝藏。[礼物]
【万事由心出发】,就是在心上下功夫,观照【起心动念】,提升【认知】。
心高事就高,这是【战略选择】。[玫瑰][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