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研究随笔散文心情随笔

【慧悟】人走茶凉很正常

2018-08-28  本文已影响200人  9f91a6d88d1e

人走茶凉,词语,比喻世态炎凉,人情淡漠。出自京剧《沙家浜》,是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自创的语言,为阿庆嫂的唱腔写的词。现在表示世态炎凉,当权的人离开岗位以后,对别人没有利用价值,人家就忽视他了。

当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哀叹人走茶凉,只不过是某些下台官员的悲鸣罢了!

走,茶总是要凉的,你走了,肯定会有别人来,如果还一直为你热茶,那新来的人怎么办,如果人走茶不凉,那该有多累,所以你走了,茶自然就凉了,如果有机会回来再给你把茶热上,这才现实。

人一走,茶就凉,是自然规律,想明白这一点,就没有什么可感叹的。其实物是正常,人非也是对的,什么都正常,不正常的是你的心态。

人走茶凉,换人换热茶,这是人生经常要面对的问题。有的人想不开,看不透,痛恨此中人情世故,其实是庸人自扰,自找无趣,自找罪受。

现在有个别领导干部,虽然退休离开了工作岗位,仍然好摆老资格,或“拉大旗作虎皮”,或利用自己工作时的关系网为个人或他人谋取私利,一旦其非分之举和无理要求被所拒绝,便恼羞成怒,动辄指责其他人“不讲感情”、“忘恩负义”,感慨“人走茶凉”。这样看来,“茶”还是凉点好。

“公道自在人心”,老百姓心中永远有一杆秤 。优秀的党员干部赢得群众拥护和爱戴,靠的不是“在位”的小恩小惠和积累的威势,只有正直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才会在群众心中具备永恒的生命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虽然离开我们多年了,但他们的名字同永驻我们心中。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沈浩等新时代的楷模,将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终身的事业,人民群众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焦桐

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县只工作了475天,却用实际行动铸就了感天动地的焦裕禄精神。当年他亲手栽下的幼苗,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焦桐”。

每天,75岁的魏善民与焦桐一起迎来日出。

打扫落叶,浇水,施肥……“看这棵树就跟伺候老头儿一样,吃多少喝多少,再没有我清楚了。”他说,从凌晨5时起,一天三遍看焦桐,跟吃饭一样自然。

旁人口中满含敬意的“焦桐”,在他这儿,只是简简单单的“这棵树”,语气中透着熟稔和亲昵。1971年至今,这棵树,他照顾了47年。

在那之前,他的父亲魏宪堂照顾了8年。焦裕禄去世后,这位老人无处寄托自己的哀思,经常到离家不远的地头,看看故人亲手种下的泡桐。他总是念叨:“焦书记领着咱,日子一天比一天强,啥时候也不能忘了。”

其实,不只魏善民,还有太多不知姓名的兰考百姓一直都在小心地守护着这棵焦桐,稍有风吹草动就牵肠挂肚。

去年桐花飘香的季节,焦桐迟迟没有动静,急坏了不少人。树的年龄太大了?肥料没跟上?直到经验丰富的老农看出端倪,赶紧报告,人们在树根附近的水泥台上钻了100多个小孔浇水,焦桐最终开花,人们才放心地奔走相告。

与其说守护这棵树,不如说是在守护对焦裕禄的感情。

焦裕禄同志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而对那些对个人名利斤斤计较的人,尽管在位时大家对他毕恭毕敬,但一旦离职人心这杯茶不凉才怪。有的人在位时,耍权弄权,欺下媚上,做了很多坏事,人民群众敢怒不敢言,这样的人下台,人民群众是巴不得,是极高兴的,是要奔走相告,甚至要放鞭炮庆贺的!

1998年,《人民日报》总编辑范叟刚刚从总编辑职位上退下之后。他不光口说,而且公开著文“专论”。那文章是这样开头的:“一直想就‘人走茶凉’之说发点议论,但心存顾虑,因为那时还在‘台上’,怕遭‘站着说话不腰疼’之讥。现在角色转换,到了‘台下’,似乎可以‘叟言无忌’了”。随后,范叟痛痛快快地“发”了一通“人走茶必凉”的议论,并以自作打油诗结尾:“人走自然茶就凉,不凉反而不正常,只要留得真情在,纵然成冰又何妨?

倡导“人走茶凉”,体现了一种清醒、一种智慧、一种胸怀、一种品德。对“人走茶凉”的态度,反映了截然不同的思想境界。

权力观端正,时时牢记公仆的身份、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坚持努力实践,就会欣然面对“人走茶凉”;

只有利欲熏心、视权位为私器的官员,才会挖空心思力保“人走茶热”,以便当事方或贪权恋栈、滥发“余威”,或继续攀附、交换利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