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ter Call Saul》S202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
“小年“、”灾年“,这两个词语已经主宰了连续几年的颁奖季。
越来越多的电影在瞄准中国这块蛋糕市场,越来越多的电影走在“使劲使劲再使劲”的道路上。年复一年,每次回顾过去的300多天似乎能让人记住的电影除了老经典片子之外就只有超级英雄故事了。不知道这样的现实还将持续多久,好在电视剧领域相对来说是另一番景象,迄今为止的《Better Call Saul》不但远离“用力过猛”、“跪舔中国市场”(好像除了某喇嘛那句调侃之外跟中国完全就不在一个维度上),而且相比于《Breaking Bad》以及AMC的另外一部大作《The Walking Dead》,它显得越发“悠闲”、“坑大”。
昨晚的一次聚餐在聊到Saul的时候,曾经共同追随毒师的朋友说现在没有在看《Better Call Saul》了,因为它里面的元素让人看着感觉实在是诘屈聱牙。还有人在豆瓣讨论里谈到S201片尾的那个开关说,也许是编剧没想好,可能根本就没什么意义。诚然,比如S202上来就是一段带着节拍器的西西里舞曲,你让所有刚刚从《The Walking Dead》里被两发RPG一发黑白炮轰得神魂颠倒的人民大众怎么去适应,这是很难做到的,即使是最忠实观众也得下来后翻查反复咀嚼才能勉强去领悟Chuck那所谓的“以精致求纯净,由纯净求柔美,由柔美求高贵”。这种漫长、隐秘而平静的叙事铺垫,让很多的观众陷入沉闷中,也让坚定追随者那热气球般的期盼之心越升越高。
编剧没想好?我相信这是一句玩笑话。这样的一个披着律政外衣,充满了富有层次感的矛盾的,Saul Goodman的故事,也许很难比它的正作更惊心动魄,但在挖坑铲子下土之前早就把填好下一个坑的材料都准备好这才是一贯的风格。
需要一点耐心。
1.人与环境的矛盾
我经常吐槽《The Walking Dead》里那些在丧尸世界里拼杀好几年存活下来的人,为什么连在陌生房间里聊天谈笑之前先清理死角确认没有丧尸这么简单的事都不会,他们的世界里都没人玩过丧尸游戏的吗?其实这个问题也是有答案的,同出自AMC的《The Walking Dead》因为简单明了而更老少皆宜,随着故事的推进当人与人的矛盾更多成为主线之后,人与环境的矛盾逐渐被淡化,所以很多时候,剧情往往靠人与人的对话推动,却少有自家兄弟《Better Call Saul》这样“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场景。那些打炮和撕咬的场景经常让人嘴巴张大五秒钟——惊讶万分,再想想Jesse Pinkman手上颤抖的枪口,想想那混杂着鼻孔出气和叮叮叮声的养老院,那都是让人脑洞开五分钟、十五分钟以上的画面。
人与环境的矛盾通常是最好的前戏,是延绵不绝回响不断的开始。
2.人与人的矛盾
Walter White的愣与Jesse Pinkman的单纯具有同一种“性本善”般的属性,这也是《Breaking Bad》的人物性格主线。Jimmy在稚嫩与老练之间来回笨拙地切换,Mike在耿直与毫不犹豫的犯罪之间自如穿梭,他们也都具备了“更复杂”的个性,Mike似乎正在扮演着类似"Jesse Pinkman“般的角色。这两人是本剧里一切矛盾的发源地,第一季里的那对“百万美金夫妇”与本季的棒球卡毛毛虫系宅男共同将这两个矛盾体初步结合在一起。
“坏蛋”并不会在露出真面目后就消失,所以Chuck停止弹钢琴开始现身;随着黄色水杯与奔驰车的“插插”失败,不禁开始疑问来自于Kim的“搓搓”和“摸摸”还能继续“美妙”多久?
3.人与自己的矛盾
“世界第二好的律师”与“世界上最伟大的律师”之间的是非曲折,想是不能和中学老师到大毒枭的转变相比,可是回忆一下他最初在《Breaking Bad》里给人的印象,那种发自内心的轻浮和从头到脚的狡猾,很难让人联想到当年那个囧到给奸尸少年做辩护(辩护前还紧张的在厕所前练习)的菜鸟。You Better Call Saul!手舞足蹈在镜头前指着你说话的那家伙,原来曾经是一个在得到身边妹子的轻抚后就能打起精神的KimBoy。Jimmy和Saul,第二和最伟大,故事里最精彩最难的部分往往都在对“自我突破”这种矛盾的刻画上,铺垫总是复杂又反复,为什么?
想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五分钟前离开家时门到底关好了没有,要不要上楼去检查一下?
最后,这块充满过盎格鲁撒克逊WASP自豪感的土地,究竟在搞什么鬼?
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其实橘与枳根本不是同一个物种,我们以为是环境改变了一切,但真相从来都不是只有一个,说不清道不明。
(黑体字摘自《弗雷》一文,三联生活周刊,2012 vl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