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旅行,在登隆街发现一家麻辣烫小吃店,是本地人推荐的路边摊
这是2020年1月初在长沙旅行时无意间收获的一个“小惊喜”。
不过,想到今天大年初六,且疫情当前,这家店大约也停业休息去了。就先祝看到这篇游记的亲们身体健康,平平安安。可以先收藏游记,等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时再去吃,值得一吃。
1【被安利的小吃店】
当时我在网上订了一家五一广场旁边的客栈,客栈的老板很热情地推送给我一大堆“长沙攻略”,其中就包括这一家小店。
爱情麻辣烫,名字有点俗气,如果不是有人推荐,应该是不会进去吃的。但这家店距离客栈很近,且位于一条百年历史老街上,想着不如先吃个饭,顺便打卡这条老街。
登隆街,清朝年间因聚集了很多卖灯笼的店铺而得名,后又因“隆”范
犯了“龙”的忌讳,老长沙人又把它称为“亮壳子街”——
会发亮的壳子,也就是灯笼。瞧,长沙人起个名字都这么有趣。
2【不起眼的小吃店】
没想到,登隆街上有这么多的小吃店。
陕西凉皮儿、成都串串、老北京炸酱面、广东煲仔饭……眼花缭乱间,一时又有点儿犹豫:到底还要不要去吃那个“俗气”的麻辣烫?
刚好在登隆街的口子上有一对母子走在我前面。听见妈妈对背着小书包的儿子说:这家的麻辣烫挺好的,你吃一次就知道了。不由分说就把儿子拽到了店里。
我也就下定决心跟着他们进了店。
店里挺热闹,大涮锅冒出的呼呼热气氤氲成一幅“门帘”,门口的外卖员在排队,屋里边儿的食客也在排队。我就趁着排队这个工夫掏出手机开始拍照。锅灶后面站着的是一个年轻的少妇,她抬头看了我一眼,没有阻拦。
话在长沙吃饭,这一点挺好:
长沙人的“网红意识”非常强,对自己家的美食也很自信,几乎不会拒绝客人在店里拍照。
3【“有趣”的小吃店】
这家店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整齐。所有的菜码都规规矩矩地排在柜子里,土豆片儿、藕片儿、蘑菇片儿、黄瓜片儿们用木签子穿得整整齐齐;豆皮儿、海带丝儿、金针菇们都被扎成一个一个的卷儿,工工整整,认认真真。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家的油条,这种油条的样子是北方特有的。
在南方吃到的油条,大多数时候都是硬挺挺的一根,但吃到嘴里却是入口即化,泡进麻辣烫里会变成一锅渣渣;而在北方,尤其是京津冀鲁豫一带,油条大多是绵软软的一根,但是吃到嘴里很筋道,泡成麻辣烫也不会瘫软。
此外还有麻花。据我所知,麻辣烫里泡麻花,这是晋地的一种吃法。在山西,麻辣烫也不叫麻辣烫,而是叫“麻辣拌”,虽然说这个名字是从东北传入关内,但是我在东北吃的麻辣拌中,却并未多见麻花。
还有,这一家的麻辣烫中居然有松花蛋。松花蛋上海带着石灰草沫子,剥开了之后整个扔进汤锅里烫熟,味道还挺好呢。这也是我第一次在麻辣烫里吃到皮蛋,这么神奇。
我一直觉得,长沙对于吃货来说是一个神奇而友好的城市,这个城市不仅仅局限于臭豆腐和米粉,在这里吃米吃面吃烤肉吃火锅吃麻辣烫,都可以吃出很多新鲜的乐子。
4【简简单单的小吃店】
自始至终老板就站在灶台边上一刻不停地忙碌着,店里的客人络绎不绝。几只漏勺装入不同的菜码,分门别类、按部就班。大约十几分钟就煮好了我的一盆……
没错,是一盆。这一家的麻辣烫,连汤带水带菜带肉,是用“盆”来装的,盆口的直径25cm不止,我猜老板应该是北方人,就连麻辣烫的味道,都是似曾相识的口味。
这家店的面积其实很小,店面甚至没有可以坐下来吃顿饭的位置,老板在对面开辟了一间小屋,放了简单的桌椅。生活在长沙的人对待食物并不注重“仪式感”,甚至有点儿粗糙,但是味道却是藏不住的精妙。
坐在路边吃了半盆,不知道从哪里跑来一只家养的狗狗,我丢给它一小块儿肉,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吞进了肚里。人家说狗狗对食物是很挑剔的,能精准地识别出防腐剂的味道,也不知道这种说法对不对?
总之,我个人是推荐这家店的,一个人或者两个人一起吃一吃,还是蛮划算的,适合学生党和喜爱路边摊的小伙伴们,人均也就20块钱。到了长沙你就会发现,像这样的路边摊,是最值得一吃的所在。
我是大红姐姐,有声电台旅游频道主播,职业旅行玩家,专注小众玩法,分享冷门目的地。旅行不是一种态度,而是生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