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礼“父母去世守孝三年”

2016-06-02  本文已影响3086人  李简jian

浅谈古礼“父母去世守孝三年”

文/李简

这条古礼从何时开始,什么人制定已无考证。

而关于为什么要守孝三年,而不一年两年或四年五年,有这样两种解释。一种是说,死去的父母有可能在最初的三年内复活,儿子就必须在这三年内时时刻刻守在墓旁,能在父母复活时及时解救。另一种是孔子的解释。他说每个人从生下来后,三年内离不开父母的怀抱。在这三年内,是父母养育一个孩子最辛苦的三年。那么当自己的父母去世后,最起码要报答父母这三年的养育之恩,亲身体会一下父母在养育自己那三年时所受的辛苦。

此后,历代君王都“以孝治天下”,把孝顺父母推送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在古代是相当受尊重的,甚至可以因为这个“孝”而做官,跻身公务员行列。

因此,父母去世后要守孝三年的制度也被很认真地流传下来,甚至变得有些不近人情。诸如父母去世后三年内夫妻不得同房,没结婚的儿女不准婚配,不准参加任何娱乐活动,不准吃肉喝酒享乐人生,不准做官……都只是一些平常规定。更加苛刻的是这种制度:父母去世后,头三天不能吃饭。三天后,可以早晚各喝一点稀粥。一百天后可以吃点蔬菜。一年后可以吃点瓜果。两年后可以在菜里放点油盐酱醋。三年守孝期满后,才可以吃肉。而且这三年,无论是在茅庐中,还是在房子里,都不准睡在床上,只能睡在草堆和草席中。

我不知道这样苛刻的守孝制度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执行,但表面的孝道却是非执行不可的。汉朝有个叫陈汤的人,父亲死了,不在家守孝,而是想着去做官。结果被人告发了,不但他坐牢了,就连举荐他的人也被扣了工资。明朝张居正也因贪恋名利,在父亲去世后不肯辞官回家守孝,而被他的反对者抓住把柄,以此弹劾张居正,致使他遗臭万年。

而那些恪守孝道的古代名人,除了博得一个好名声之外,并没得到什么实质的益处。比如陆游,第一次参加科举没考中,接着父亲去世了,按制度,他三年内不得参加科举考试,这么一耽误,第二次科举考试就到了十年之后。人生有多少个十年啊,而这十年应该是陆游最美好最意气风发的十年吧。再比如苏轼。1057年苏轼刚刚考取了进士,得了第二名,前途一片光明。不料,母亲突然去世,他只好辞官回家守孝三年。1066年苏轼再次参加科举考试入了第三等,在朝为官。谁知官座还没坐热,他的父亲又去逝了。苏轼再次辞官回老家守孝三年。三年之后正好遇上了王安石变法,他的恩师在变法中被排挤,自然也牵连到他。苏轼终于没能在政治上一展抱负,只落得一个流传后代的大文豪名声。虽然他名垂千古,在我们今人看来是很值得羡慕,可在当时,从政为官,光耀门楣才是他们的理想和正事。

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正征战沙场的武官。一面是危急关头,一面是苛刻的守孝制度,怎么才能忠孝两全呢?古人是这么办的。首先,武官在接到父母死讯后要立即写一封辞官守孝的请求信寄到皇帝手中。皇帝看后就下诏书,许他移孝作忠,予以慰留。武将这就可以不回家继续打仗了。打完仗再回家补上孝道。也有时候,武将正在家中守孝,却有战事发生,国家非用他出征不可。这种情况,叫做“起复”。文官遇上这种事,叫“夺情”。

那么皇帝呢?是不是父母死后也不做皇帝了,守孝三年?这种情况还真没见过。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不管是影视作品还是小说文献里,都是这头老皇帝一死,那头新皇帝立马就坐上了龙位。新皇帝所需要遵守的也就是三年内不准结婚,不能有各种享乐活动罢了。更何况还有这种情况:因为一些政治因素或其他特殊原因,新皇帝不能等到三年后再结婚,那么在老皇帝去世后就先秘不发丧,赶紧操办新皇帝的婚礼,婚礼办完了再办老皇帝的丧事。我看了,总觉得有点掩耳盗铃,这样就能证明是孝顺了?

可见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死守制度的也就是一些愚顽不灵、不开窍的蠢人而已。那些聪明人总会找出折衷的办法,两全其美。制定这些制度的皇帝,更是玩你没商量。

时光匆匆走到今天,人们好像对孝的感觉已经很淡漠了,常回家看看父母也被列入了法律,要用强制手段来尽孝。但是具体实施起来,效果也并不见好,反而是古代这种不孝就被世人所唾弃,被世人看不起的道德绑架效果更好。可是两种办法,都限于形式了,没有真正解决子女要尽孝的义务。

但又不得不承认,古代那种以孝治天下的国策,真是一种可以团结人心的力量。想一想,整个国家的人都无比尊敬、景仰孝顺父母的人,那该是怎样一种欣欣向上的凝聚力啊。那种环境里,社会风气也不会差到哪里去。而且感觉整个社会都充满了正能量。由此可以得出,古代帝王的这种政治国策是很聪明的做法。

反观我们现在的国策,是一切以经济为根本。人们开始一切向钱看,为了追逐利益不择手段,整个社会风气浮躁混乱,充满了负能量。

古礼制度对于今人来说,自有它陈旧迂腐的地方,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它之所以被制定,被流传的光芒所在。古人守孝三年后,朝廷依旧为他留着当初的官职,今人呢?一个女子休完三个月产假就已经物是人非了。

很喜欢木心先生的这句诗: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现今的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试着再回到从前的慢,常回家看看父母,不能回家也常常打电话回去。尽量多安排一些时间和父母在一起,做饭喝茶聊天,或者旅游,野餐……从爱父母,孝顺父母开始,学着一生只好好地爱一个人,内心充盈而美好。每天努力工作的动力是慈祥的父母、深爱的伴侣、可爱的孩子。而不是在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就要睡大街的压力下工作。

在美好的动力下工作,工作会变得越来越有意义。在担惊受怕的压力下工作,工作会变得越来越难以忍受。这样的心情下,工作怎么可能会做好,怎么可能会在工作中有新的想法,取得新的突破?即使在压力下产生了新的想法,新的突破,那些新想法和新突破也必然带着当事人不好的情绪,这样的产品或理念传递给使用者的也是负面的影响。这些负面影响可能连当事人都不知道,但它一定在那里,悄悄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古人好睿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