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心得总结Android架构安卓组件化开发

从零开始Android组件化改造(一) - 总体架构

2019-04-29  本文已影响2人  BzCoder

我的Github:https://github.com/BzCoder
最近准备对Android项目的组件化改造写一个系列心得,同时也对本轮学习的一次记录,会尽量写的细一点,也是对知识的巩固。
尤其要感谢@JessYan大神的ArmsComponet框架。
在本章中不谈具体代码,只谈总体思路。欢迎各位在简书下留言。

前言

去年熟悉了一整个SpringBoot,SpringCloud生态,说实在很多后台开发的思想是值得Android开发借鉴的(AOP,IOC,以及面向接口编程的思想),受益匪浅。
这段时间公司里提出要将原有APP进行组件化改造,以适应之后更加丰富的需求以及代码的解耦,以及多app的模块复用。其实后台模块化开发已经实现了很久,加上后台开发有注册中心的概念,模块管理十分灵活。当然Android开发依旧可以借鉴后台的开发模式。我作为公司的老安卓,自然挑起了这个担子,对APP进行组件化重构。

本次组件化改造的几个目标:

组件化开发相比原来的All in One模式,要考虑多方面的问题,我主要罗列了以下几点:

组件化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

需要学习的第三方框架原理和工具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来仔细分析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项目架构

使用的基础架构是基于@JessYan大神的ArmsComponet框架,并在此框架上做出相应的优化与改造。

总体分层

总体分层基本采用@JessYan的分层方式,大体分为三层。外加CommonService层来统一管理模块之间调用。

宿主层

APP壳文件,最后打包层,通过统一配置文件(gradle.properties),决定最后app的包名,定义主界面样式风格,模块的最终引入。

业务层

各个实际业务,业务层根据实际逻辑结构继续分层,我根据现有的项目是分了三层。当然可以根据业务量级继续分层。

基础层

包含了各种基础服务,除了简单的工具类,通用自定义组件,一般情况都建议以远程调用模式引入,基础层(CommonSDK)不要引入过多的东西,有以下几个原因。

Service层

定义各个模块接口,以实现模块之间的互相调用,每个模块对外暴露的方法,都必须注册在Service中。我们尽量保持模块对外接的输入参数的最小化。这样某一个模块从V1升级至V2,其他模块保持对外部接口调用不变,我们就可以迅速的对模块进行V1到V2的升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