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 奇点3.战略竞争——三海:蓝海、黄海、红海
文│奇点 [原创]
一提起竞争,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你死我活的争夺。无论是国美和苏宁实体店的低价拼杀,还是360和腾讯基于用户的“3Q”大战,再到当下“TMD(头条、美团、滴滴)”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商模竞赛,都是一种竞争。
竞争层次都是随着供需关系变化而出现的一种正常的商业规律,都是符合“产品生命周期率”的客观存在。
在产品同质化严重,商品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下,商家就只能开展低价竞争,在赢亏平衡点上下周旋,杀得昏天黑地、血流成河。这种竞争层级我们称之为“红海”。
那么,海一开始就是红的吗?当然不是。众所周知,海洋和天空原本都是蓝色的。市场竞争也跟我们生活的环境一样,一开始是一片“蓝海”,然后伴随着开发而带来的污染的加剧,海水逐渐变黄,不断加剧、恶化,直到变成了“红海”。导致无法治理或治理成本太高,于是人们又到了另一片没有被污染的“蓝海”继续开发。
这就是市场竞争的三个阶段:蓝海、黄海、红海。
一、蓝海——没有竞争:供小于求。
蓝海市场代表着尚未开发或者亟待开发的市场空间,代表着发现新需求和创造新需求的机会。蓝海市场的开拓一般有两种途径:
一种是:开创全新的品类,无中生有,是原有品类的一个补集,是完全新创造出来的需求。这样的产品一上市也会引领市场,成为真正的唯一,完全没有竞争对手,供不应求。这种一般需要颠覆式的创新。
另一种:在原有品类的基础上开发的新一代产品,是原有产品的升级换代,也同样可以创造一部分新的需求。这类蓝海市场绝大多数其实是通过在红海市场内部,扩展现有产业边界而开拓出来的新市场。
在蓝海市场中,竞争可以忽略不计,因为游戏规则都还没有制定出来。
所谓蓝海战略就是:开创者根本不把精力放在竞争对手身上,而是放在用户和企业自身创造价值上,并由此开创出一片无人争抢的市场空间,彻底摆脱竞争。
二、黄海——相对竞争:供等于求。
黄海战略就是蓝海战略和红海战略之间的过渡层级。企业开创了蓝海之后,会有很多跟随者进入这个市场。一起做大品类的同时,也逐渐加剧了这个市场的竞争格局,然后逐步地过渡到供等于求的黄海市场。
在这个阶段,客户更倾向于选择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如有第一品牌背书的格力,有良好质量保障的海尔,有超高性价比的小米,等等。用户开始选择那些具有相对优势的企业,这就是所谓的“黄海”战略。
黄海战略的本质就是寻找不平等的竞争策略。把自身独有的优势加长,然后通过这部分独有的不平等优势创造的价值来吸引客户。直到你所有的优势都被竞争对手模仿并超越,直到所有企业在这一领域的优势全无,则这个市场就变成了一片汪洋红海。
三、红海——充分竞争:供大于求。
红海市场代表着产业的界限已经被划定并为人们所接受,这里充满了残酷的竞争。
一般身陷红海市场的企业采用的战略都是在已有的产业秩序中建立自己的防御地位,以竞争对手为标杆,制定企业的战略行动。
一滴蓝色的海水或者黄色的海水倒进红海里,海水依然是红色的,这就是著名的“酒和污水”定律。这也就意味着微小的创新和改变会被竞争对手迅速模仿和覆盖。这个时期拼的只是运营效率,直至无限接近于企业的“生产率边界”。谁的运营效率高,就意味着谁的竞争力强,谁就能在激烈竞争的红海中持续经营。反之,就要被无情的竞争所淘汰。要么寻找新的蓝海,要么在无奈中出局。
企业就是在这样的“蓝海→黄海→红海→蓝海→黄海→红海→……”的生生不息中的过程中成长、幻灭,再成长、再幻灭。
分割线不代表结束,这是缘分的开始,也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帮我按个喜欢和收藏,如果你想长期获得有关个人成长和认知体系构建的方法和策略,请点我的关注,以方便我们进一步交流心得体会。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