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考能力,决定了你能走多远
马克·吐温说:
“每当你发现自己和大多数人站在一边,你就该停下来反思一下。”
“当真理还正在穿鞋的时候,谎言就能走遍半个世界。”
最近,越来越感触一个重要的能力——深度思考能力。
一、什么是深度思考?
我认为深度思考就是不断逼近问题本质的思考。
很多时候我们都无法做到在第一次对某问题进行思考时就触其本质,但却可以在一次次的自我追问与深度思考后,越来越接近它的本质。直到有一天终于触及那个本质,并将它言简意赅地表达出来。如果将这个定义具体化,可以看到它有如下5方面的表现。
01 精准的用词和打比方
·比如
商业咨询顾问刘润曾说:“所谓洞察本质,就是会打比方。”只有在洞察事物的本质后,才会联系到大家所熟知的事物,从而打出精妙的比方。
小米生态链的负责人刘德跟他说:“小米生态链中为什么有很多既不‘高科技’也不‘智能’的产品,原因是这些对小米而言是‘烤红薯’生意。
小米发展到今天已经有3亿用户,其中2.5亿是活跃用户,他们除了需要手机、充电宝、手环等科技产品外,也需要毛巾、床垫等高品质日用品。
与其让这些流量耗散掉,不如利用这些流量来转化一些营业额。就像一个火热的炉子,热气散就散了,不如借助余热顺便烤一些红薯。”
02 对各种概念及其中关系有清晰的理解和表述
喜欢深度思考的人常会痴迷于一些重要概念的定义。
·比如
刘文典是当年清华名教授,他给学生上课,追求学术性强、内容新、语言独特。他曾说过:“凡是别人说过的,我都不讲;凡是我讲的,别人都没有说过。”
有一次,学生大声问:“先生对写文章有何高见?”刘文典应声道:“问得好!”随即朗声念出5个大字:“观世音菩萨。”众学子无不愕然——这是哪跟哪呀!
接下去,刘老师神秘地解说道:“‘观’,多多观察生活;‘世’,须要明白世故人情;‘音’,讲究音韵;‘菩萨’,要有救苦救难、关爱众生的菩萨心肠。”
阅历、阅读和与人交流就像是不同类型的催化剂,可以不断催化“深度思考”这个过程,帮助它一次次的发酵,最终走近问题的本质。
03 “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刘未鹏在他的《暗时间》一书中写到:
看一个问题的解法,必然要看其解法所诞生的过程,背后是否隐藏着更具一般性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原则。
·比如(关于细节)
1. 硬币边缘通常有锯齿,这是因为当年硬币往往是金银做的,有锯齿是为了防止造假币的人刮下一层来。
2. 笔记本印刷的时候,那些横线往往都不印到头,要在边缘的地方留白,这可不是为了美观啊,是为了防止笔记本用完了保存的时候被老鼠啃掉字。
3. 牛仔裤的口袋里往往还有一个小口袋,这是干啥的?
当年美国工人穿牛仔裤不是时尚,那是干活的工装。那个小口袋是装怀表的地方。你想,工人买一个表,很贵的,怕表壳被其他东西刮花了,所以要专门有个小口袋来装表。
04 比一般人有更多更深刻的自我觉知
常常深度思考的人,不论对概念还是问题都会有持续的思考。这种习惯也会迁移到对自己的探究之中,从而拥有更加深刻的自我觉知。
·比如
“你眼中的问题,就是别人眼中的解决方案。”听着很费解吧?
1. 你觉得孩子沉迷游戏,这是个问题。但是你想,在孩子的眼中,这是他没有成就感的解决方案。
2. 你觉得别人抽烟是一个问题。但是在他的眼中,抽烟是他无聊的解决方案。
理解了这个原理,你就明白,为什么劝人改掉毛病往往是无效的。因为你看到的这个问题拿掉了,就等于是拿掉了对方的解决方案,他要面对他的问题了,他就更痛苦。一痛苦,他还是要按照惯性回到他的传统解决方案上来,那你的问题又回来了。
一个人的建设性,往往体现在:不是纠正看到的问题,而是和要纠正的人一起,面对他所面对的问题。
05 更能发现规律、趋势以及掩盖其中的不变的东西
看到一件事只想到一件事,看到一个问题只想到一个问题,而不是发现背后隐藏的规律,这样的人显然缺乏深度思考的能力。
二、为何需要深度思考?
1. “大脑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习惯之所以难以改变,因为习惯是自我巩固的。越用越强,越强越用。
2. “我们在大脑中走得越远,在现实中就走得越稳”。
3. 每个人都有一个更高的自我:深度思考能够帮助我们持续探寻、给予回答,从而拥有更加丰盈和蓬勃的人生。
4. 深度思考能带来巨大的成就感:当你在持续深度思考后忽然明白了某个重要概念,你就会体会到那种极致的成就感。马丁·塞利格曼则说:成就感是获得幸福人生的重要因素。
5. 我们需要深度思考去获得更多更清晰的自我觉知。
三、如何进行深度思考?
向自己发问
深度思考的关键就在于向自己发问
举例:有魔力的“那又怎样”
你要向人推销一个人体工学的座椅,那就要不断地追问自己,那又怎样?
哦,能矫正坐姿。接着追问,那又怎样?能保护脊椎不驼背。那又怎样?
就这样一直追问自己,直到回答不下去了,这才是你可以拿来反复说服同事的利益点啊。
情绪的无纷扰
我们只能在水面平静的时候才看得清上面的倒影,也只能在情绪无纷扰的时候才能看得清问题的本质。
思考要有持续性和开放性
对于复杂问题,我们需要在思考中不断的接纳各种输入,包括自己的阅历、阅读以及与人的交流,然后再思考,再接纳输入,直到最后洞察本质。
“深度思考”是一种非常稀缺的能力,需要经过长期的自我训练逐步养成。但一旦养成习惯,就不会觉得辛苦,反能成为乐趣。
(来源:人民论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