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化

才与德

2017-11-16  本文已影响6人  KafkaG
才与德.jpg

中国史籍浩如烟海,除二十四史,各种以史为核心的典籍多如牛毛,为何如此之多?大概是因为人类从来都把历史当做老师,对其有一种敬畏感、神秘感、学习感。尤其是古代帝王,善读史并以之为镜者多有作为,如汉武帝、光武帝、唐太宗等,这些或开创或守成的君主因史知兴替,学到了为政、用人、授官等方面的知识教训,促成了民垂千古的功业。在当代,虽然没有封建统治,你我也不是君主,但是读史依然很重要,从小的方面讲,读史能管理自己,从大的方面讲,读史能帮我们为人处世管理团队。

在这么多的史学典籍中,除《史记》之外,最有价值的莫过于《资治通鉴》了,这部典籍的编纂目的就是为帝王而作,比如书名,是宋神宗在看完本书后评价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赐;又如梁启超也有言此书专为帝王而写,后世没有超越者;再如,毛泽东一生翻看资治通鉴十七遍,并多言从此书中学到很多为人、治军、治国的道理。一部《资治通鉴》记载了从春秋战国之际到宋代建立以前的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王朝兴衰不断呈现,为人、为政百态不断演绎,的确值得每个人阅读学习。

《资治通鉴》的开头讲的是三家分晋的故事,分裂晋国的三个国家是魏、赵、韩三个国家,但当时晋国的统治实权其实是在智氏家族的手上,因此只有把智氏家族消灭了,三国才能分裂晋国,那么智氏家族是怎么被消灭的那?这里面的故事很有意思,也能让我们学到很多道理,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是用人的道理。

开始的时候,智氏家族的老大智宣子要立接班人,他想选择智瑶,但是当时一个叫智果的大臣就提出智瑶虽有五个长处,但是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如果立他为后,那么这一个弱点会成为智氏家族覆灭的最大的原因。不妨来看看五个优点和缺点各是什么?优点是”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意思是智果长的好,射箭准,才艺高,口才妙,有毅力。试想一下,这些优点随便拿出两个组合,在当今就已经是了不起的人了,更何况智果有五个,那为何说他会亡国那?且看他的缺点“如是而甚不仁”,很好理解,智瑶这个人不仁义。智果还言“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意思是现在他因为有这几个优点就已经盛气凌人不仁义了,那么他以后当上了国君岂不是更不仁义。一语成谶,智宣子还是把位置给了智瑶,智瑶也终因他的不仁义而毁了智氏家族。

其实,这正是道德品质与才学本领孰轻孰重的关系,且看司马光怎么论述。

他把人分为四种,其一“才德双全谓之圣人”,其二“德胜才谓之君子”,其三“才胜德谓之小人”,其四“才德兼亡谓之愚人”。而智瑶的灭亡就在于他的才胜德,在于他的挟才为恶,以至于恶的影响力更大,最终反烧其身。在接下来的议论中,司马光又发出了似乎与现代的用人观格格不入的观点,他说“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就是说,用人如果能得到圣人、君子那是最好的,但是若果没有此二类人才,宁愿用无才无德的愚人,也不用有才无德的小人。有道理吗?《资治通鉴》是写给帝王统治者看的,从这个层面讲,有道理。因为愚人虽无德但是也无才,没有力量,即使为恶也做不出太严重的后果。但是小人却不是,他有才却无德,有力量做坏事,就像恶虎添了翅膀,财狼长了利齿,他会更甚,破坏的力量会放大,以至于颠覆正义。

那从普通人来看有道理吗?当然也有,普通人有才无德就不严重了吗?当然严重,那是普通人的纯粹的利己主义的恶,说起来,从人性的角度讲,或许更恶,更没有终点。

《资治通鉴》的第一个故事讲的是才与德的故事,也许是司马光的深意,作为一千多年后的普通人,你我都应该感谢他的告诫:德为人生的领导,修德才能成人。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jpg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