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MERICA IN MY EYES音乐是你,另一个自我复活的地方人物

Kurt Cobain 根本不是你们说的摇滚英雄

2017-04-20  本文已影响643人  拾瑞杂记
(柯本为 LITHIUM 画的单曲封面)

第一次听到 Nirvana 是在大二的课堂上。坐在大教室的最后一排,无聊的托着下巴,听到这首歌之后身体都直了起来。Kurt Cobain 在里面唱,「 I'm so ugly, but that's ok cause so are you. 」。

然后我就笑了。


Kurt 死的第 23 年,也是 Nirvana 解散的第 23 年。他其实也没留下什么东西,除了网路上还在流传的科特柯本死亡阴谋论,还有对他极富争议的一生所做的各种见解。

最后到底是自杀还是他杀,也说不清楚了。这其实一点也不重要,我们知道的只有一个:Kurt 死了。而他死后仍然在被人们用各种方式消费,从他死后唱片公司不停替 Nirvana 出莫名其妙的唱片数量就可以看出来。

Nirvana 最后在 2014 年进入摇滚名人堂,成为了伟大的乐团,在摇滚史上留下了盛名。我想柯本如果知道这件事应该会气得从棺材里跳出来,把吉他摔烂在名人堂三个字前面。

熟悉 Nirvana 的人都知道 Kurt 对媒体的憎恨。他认为媒体只是「在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误解自己」。Kurt 不喜欢自己成为什么反叛的代表,因为他根本不是那类可以去代言什么思想的人。而这样的名气越大,对他而言麻烦就越大,他要开始去迎合大众,这是他非常不愿意去做的事情。Kurt 竟然因为出名而痛苦。

在纪录片《科特·柯本:烦恼的蒙太奇》中,Kurt 在未成名之前说过一句话:

Kurt 的童年经历了父母离婚,辗转于父母之间,后来父母各自成家,Kurt 曾经拥有过的溺爱消失殆尽,只好在与过去对比强烈的冷清中日渐消沉,变成一个所有人眼里的问题儿童。他将自己和周围对立起来,内心的苦痛忧伤和无处诉说的愤怒,成为了他创造力的激发点,最终全部倾泻到他的音乐里去。

Kurt 后来沉迷于宗教书籍,和与他一样喜欢朋克乐队 Melvins 的朋友 Krist Noveslic 玩起了乐队,在排练室里流连忘返。

没能获得高中文凭的 Kurt 被母亲扫地出门,强迫他自己在外闯荡,还没成年的 Kurt 只得逃离这个让他心碎的小镇。Kurt 离开之后并没有规规矩矩去找一份好工作,而是和Krist、鼓手 Chad Channing 成立了 Nirvana,在西雅图独立厂牌 Sub Pop的名下发行了第一张专辑《Bleach》。

然后他们在 Reading 音乐节上为 Sonic Youth 做开场表演,让人们渐渐开始关注这支从地下走出来的乐队。

再之后,进入乐队的最大转折点。他们携手新鼓手 Dave 发行了后来入选滚石史上 500 张最佳专辑第 17 位的第二张专辑《Nevermind》。简洁有力的和弦,入耳却不同一般的旋律,探索人性内心的歌词,让这张专辑在当时席卷了全美,到了现在,乐迷、媒体、乐评人依然孜孜不倦的在探讨这张专辑的内涵。

Kurt 的痛苦也随着人气一起上涨。他虽然从小时候开始就希望成为摇滚巨星,但他没想过拥有一张冠军专辑,因为这一点也不朋克。更让他烦恼的,是那些盲目跟风,根本不热爱音乐的伪乐迷。

人们过度解读他的音乐,把每一句歌词拆开剖析,完全曲解他的本意。对于 Kurt 来说,音乐第一,歌词不过是灵光一闪的结果,或许刚好和听众产生共鸣,但不代表他想要表达什么非常深奥的哲学问题。

更糟糕的是,他与后来成为妻子的女朋友Countney Love一起深陷在海洛因的泥沼里。Kurt 是怎么碰上海洛因的?我不了解。但 Kurt 很清楚毒品的危害。在一次演出中间,他遇到几个年轻人在嗑药,没想到他们竟然对 Kurt 眉飞色舞的说:Hey Kurt!你也想要来一点吗?

Kurt回到后台伤心的哭了,他一点也不想被人看作海洛因偶像,但他已经深陷其中,痛苦不已而又无法脱离。

(Kurt 和妻子女儿的合照)

发行第三张专辑前,Kurt 看清了唱片公司难看的商人嘴脸和毫无主见的追星族,那难看的吃相让 Kurt 更加抑郁,于是他决定要做一张更加另类的专辑,来筛选真正的乐迷。他原本想把专辑名命名为「I hate myself and I want to die」,后来被 Krist 阻止,正式专辑名为《In Utero》。

结果并不如所愿。Kurt 感觉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懂他的音乐,有的只有流于表面的浮浅。他变的比小时候更自闭,对家人出言不逊,伤透了身边人的心,正如所有人伤透了他的心一样。

1994 年,Kurt 带着大量的海洛因躲避所有人,在廉价旅馆里和另一个不具名的瘾君子鬼混。这段日子里,他多次自杀未遂,还留下了遗书,在里面他说只有妻子、管家、朋友、妻子的亲友全部去世,自己的父母才能获得他女儿的监护权。

再后来,和新闻报纸上说的一样,他吞下了一大堆海洛因,用一把猎枪对准自己,在一片巨响之中成了一具尸体。

他在遗书中写:

「事实上我无法欺骗你们,无法欺骗你们中的任何一人。那对你对我都不公平。我能想起的最大罪恶便是欺骗人们,装模作样,做出一副我完全地快乐的样子。」

「我快乐地拥有一切,非常快乐,我充满感激。但是自从我7岁以来,总体来说我对人类充满了仇视,仅仅因为人们似乎太过容易地友好相处,而且还会同情。同情!可能仅仅因为我太爱和关切别人了。」

「从我那燃烧而令人欲呕的胃之深处感激你们所有的人,感激你们在过去岁月里所有的来信和关心。我是个过于神经敏感情绪化的人,我已经没有任何激情活下去了,所以要记住,与其苟延残喘,不如从容燃烧!」

It's better to burn out than to fade away

                                                ——Neil Young 《Hey Hey Hey》

尽管我说的还不是很完整,但这就是 Kurt 一生的故事。虽然有过快乐的时光,但大多数时候充满了抑郁和痛苦。他是一个如此心思细腻的人,细腻到如此容易受到伤害。

他的悲剧性人格,让他能够创作出那些惊人的作品。但他的人生当中充满了负面的情绪,最后毁了他自己。他曾经在采访中说过:「一方面情绪的困苦和长期的胃痛不停折磨我,但一方面这种痛苦又激发了我的创作灵感,我希望可以摆脱这些疾病,但又怕失去了这些痛苦,我什么都创作不出来。」

他让原本只属于地下的 Grunge 摇滚等上主流的音乐舞台,但真正让他封神的,是那股不愿意向主流妥协的气质。

他并不是什么摇滚英雄。他没有创立什么摇滚流派,也没有让 Grunge 成为真正的主流,他不过是一个用死亡逃避一切,在世俗中无法忍受臭味的胆小鬼,或者说,最勇敢的人。

我想,这也是他迫不得已的选择。

今天我怀念他,并不是因为他的伟大。而是因为我在他身上看到了真实的痛苦,而这痛苦,竟是最终成就他的原因。

(部分文章图源和内容注释来自网路)

(如有侵权请告知,会立刻删除处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