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1我在得到大学的自我介绍和线上问答交流

2019-03-10  本文已影响0人  东临_0fac

 

2019-03-01我在得到大学的自我介绍和线上问答交流

   

        各位学友好,我是**三甲医院心理中心的副主任医师,还是射击运动员、潜水员的心理医生。日常生活中我是一个外向、幽默,爱探索、爱学习的人。

        2017年开始在得到平台学习,喜欢的课程有《卓克科学思维课》,《何帆的读书俱乐部》,刘润《五分钟商学院》等。和江苏“五商”及其他得到课程的学友组织了演讲俱乐部活动,已坚持了近半年。

        我的工作因为能帮助别人同时能给自己价值感。跟大家分享前两天一个真实的案例:心理热线电话响起,重症医学科寻求我们的帮助,该科监护室一位护士因为抢救批量伤员连续工作16小时后,拒绝护士长让其休息的安排,要求继续工作,整个人的状态很兴奋,认为接班的护士不能接替她的工作。我到现场和这位护士交流后判断她处于应激状态,继续工作不仅不利自身健康,也有医疗安全隐患。使用情绪管控和放松技术为这位护士做了心理治疗取得了很好效果。

        未来希望分享给大家的内容:1用生物-心理-社会的复合视角理解健康问题,防病于未然;2心理医生的临床思维:像侦探一样寻找证据链,揭开潜意识的伪装;3学习心理学改变自己的生活:拥抱不良情绪,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做打不死的小强;4不断角色转换解决不同情境的问题,“我的工作日常:临床医生-心理治疗师-科主任-带教老师-科研人员”。

问答交流:

董同学:心理医生国内到底怎么收费的?

答:在医院系统,江苏省是自主定价的,从每次200到800元不等。上海略高于江苏,北京偏低。

董同学:我觉得心理咨询真的很耗时间,这个价格好低...

答(补充):是的,但是有卫生和物价系统政策限制,不能太高。

刘同学:国内有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吗?

答:目前国家已停止心理咨询师的考试,主要因为门槛较低(无专业限制,大专学历即可报考3级),目前有人社部三级证以上的110万,大部分都无法有效开展咨询工作。未来心理咨询行业会有新的规范。我是精神科医生,同时有卫计委心理治疗师,人社部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证书。

吉同学:据说心理咨询师考试暂时停考了,有这个证的人,跟医院的心里治疗师有什么区别啊?

答:国内目前精神科医生约有3万人都有心理治疗的资质,同时有心理治疗师不足1万。这个和110万可以比出含金量。

吉同学:嗯嗯,学校里科班出身的,跟社会可以自考的,肯定不是一个层次的。主要是想问问,做的事情有什么区别?

答:咨询师只能单纯使用心理咨询,医生可以选择的方法多一些,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具体怎么组合依据来访者问题或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接受程度决定。

晓云同学:心理医生听了那么多不顺心的事,自己是怎么排解的?

答(补充):自己可以用调整认知、放松情绪等方法排解。我们心理医生之间还可以经常进行同行督导,互相帮助。

孙同学:医院系统预约的心理咨询会被认为是看了精神疾病吗?一般都会开药吗?如何申请这项咨询?

答:目前是还有不少人对到医院特别是专科医院做心理治疗有顾虑,也有不少医生在外面有工作室。减少对心理问题的恐惧,还是有待全民健康意识的提高。是否需要药物治疗主要还是看来访者问题或症状的严重程度。(补充):门诊挂心理咨询号即可。比较热门的医院最好先网上预约。

朱同学:能介绍两个情绪控制的好方法么?

答:我整理一个前面大家关注的问题。情绪调节的简单方法:1反向调节法,通过深呼吸,肌肉放松训练调节情绪,2认知调整法,通过改变内心的价值信念,3注意力转移法,发展自己健康的嗜号。

董同学:经常性心理低潮,是正常的么?

答(补充):人的情绪状态等是有周期性的高低变化的,有些人起伏比较大。经常性的低落超过自己能调节的范围,经影响了正常工作和生活状态是需要咨询或治疗的。

仇同学:会预防自杀干预吗?

答:危机干预(包括自杀)是我们重要工作之一,这个对心理治疗师专业技能有较高要求,核心技术就是快速稳定情绪。

马同学:如何进行自我审视?判断自己是否需要心理求助了呢?

答:好问题!大部分人求助源于有痛苦感,能够自我省察本身就是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个人意见是:自我的和谐或者说平衡的状态很重要,避免在内心,环境或者人际交往中哪个方向卷入太多。

吉同学:就是说,每天扮演多个社会角色的人,比天天只在一个角色里打转的人,心理不容易出大问题对吧?

马同学:每个人都有多重角色吧?

答:是的,在单位和在家里就不一样啊。多个角色,如果转换得不好也会很痛苦,比如医生有时要替患者做决定,类似家长和孩子的关系,而咨询师和来访者要中立,平等,类似朋友。所以给同一个心理疾病患者即当医生又当咨询师其实挺难的,有时我们需要同事帮助。

晓云同学:怎么说服周围的某位朋友去看心理医生?

答: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理解他的痛苦,然后共同探讨解决办法。

吉同学:对,同问怎么说服他们。他们现在宁可去算塔罗牌,这样他们心理没有太大负担。但是就怕去看心理医生。可能是怕被说成“神经病”、“精神病”吧...

答:是的,我们的来访者也有不少甚至是在庙里或者大师那花了十几万的。很多人都是希望不经历痛苦就能解决问题。还有就是基础认知有问题,没有科学素养。所以有的真不用劝,机缘未到,点化不了。

吉同学:哈哈哈!逼得博士都用佛学用语了。我现在就想,是不是能给我这同学多看看国外的心理电影,里面经常会出现心理医生,会不会潜移默化的,让他感觉看个心理医生挺正常的。我之前都看过一个数据说,1/5的人,都不同程度上需要心理咨询或者疏导的。。。

答:我们是人类灵魂的修理工,机器还有很多修不好,更何况心灵。先自助再助人,做一个正能量满满的人才能帮助周围的朋友,与大家共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