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边界:垂直边界
《组织能力杨三角》读书感悟
一、知识要点
1、组织边界
任何使组织内外的人员在工作方法、资源、想法和信息上无法顺畅整合的隔阂和障碍就是组织边界。
设立无边界组织的目的是减少这些边界带来的隔阂和障碍,更有效地整合工作、人员、想法和信息流动。
组织边界可以分为:垂直边界、水平边界和外部边界。
- 垂直边界:不同层级和等级之间的边界。比如:院长、副院长、科室主任、再到基层员工。
- 水平边界:横向部门间的边界。比如:不同职能科室、临床科室之间。
- 外部边界:医院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边界。比如:患者、供应商、政府、媒体等。
存在一定的边界是必要的,因为组织内部边界可以确保不同层级和部门的职责、权力、专注点和专业分工,而组织外部边界则确保在一个更大的“生态圈”中不同组织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和彼此间的界限。 如果完全没有边界,大家互相侵入别人的领域,那只会造成混乱。
但是,边界的存在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弊端,因为所有的边界都会带来沟通协调成本,所以并不是层级越多越好,也不是部门分得越细越好。
这里讲的无边界组织,指的不是要拆除所有边界,而是要从医院打造组织能力、实施战略出发,减少不必要的边界,确保整个组织赢而不是单一某个部门、层级赢。
2、垂直边界
要在今天的竞争环境中胜出,医院必须减少不必要的垂直边界,以充分调动各层级员工的积极性,激励他们能够围绕医院需要的组织能力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而要做到这点,关键是高层主管为员工提供适当的资源和支持,通过运用权责、信息、能力和激励这四个杠杆,激发他们的主人翁精神,让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都能与高层主管更加协调一致。
2.1 垂直边界的诊断:整体来说,员工在医院的竞争优势中目前发挥什么作用?
1⃣️政策对抗者:员工脑子里想的不是如何配合医院,而是如何搞破坏。
2⃣️竞争负累者:员工不仅不能帮医院建立竞争优势,反而是负累,甩也甩不掉。没有他们,医院会发展的更好。
3⃣️被动参与者:员工被动参与,领导说一他做一,领导说二他做二,领导不说他就不动,医院难以依赖他们赢得竞争。
4⃣️积极贡献者:员工有激情,愿意为医院打拼,但是医院还没有提供相应的有关:“权责、信息、能力和激励”的具体内容,因此他们的贡献还是不能完全发挥。
5⃣️优势创造者:他们积极贡献价值,是医院可以依赖的竞争优势资源。
2.2 如果员工并不是优势创造者,那么根源为何?
- 医院高层管理哲学是否有问题?有没有把员工看作竞争优势的源头?
- 医院是否授予员工足够的权责?
- 医院是否为员工提供及时的有用信息来支持他们工作?
- 医院是否投入充分的时间和资源,确保员工具备所需的专业和管理技能?
- 医院是否提供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以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和投入?
3、水平边界=部门墙
3.1 导致水平边界的因素
- 专业背景:不同部门只关注自己领域的医疗技术和业务内容,对其他部门的专业性不了解。
- 考核激励机制不到位:个人的奖金都和短期的、量化的部门业绩挂钩,与医院长期的发展目标和业绩表现缺乏关联。
- 做事风格:不同科室的人拥有不同的工作风格和习惯,给彼此的沟通协作带来挑战。
- 信任:彼此缺乏了解和作风上的差异让大家不愿意分享患者信息、资源。怕把患者转到其他科室,被其他科室搞砸、搞走。
- 信息传递不畅通:在跨部门合作时,不知道该跟谁说。
- 缺乏共同决策的机制和渠道。
- 不了解全局和彼此工作之间的相关性。
3.2 医院跨部门协作程度如何?
1⃣️过度内耗:在医院内,大家把科室的同事,或其他科室的同事视为问题制造者或仇敌对待,主要的时间精力都放在内耗上,而不是放在一致对外、服务患者上。
2⃣️各自为政:在医院里,大家虽然没有彼此为敌,到那时基本属于各自为政,各人自扫门前雪,河水不犯井水。
3⃣️不稳定合作:医院内部不同部门之间有合作,但是权责、信息不通,能力不够,或者激励机制不鼓励跨部门合作,因此合作时好时坏、没有保障。
4⃣️稳定合作:医院跨部门协作较好,基本能够确保稳定合作。
5⃣️发挥绩效优势:医院能够主动出击,寻求跨部门的资源合作,发挥协同综效,真正做到了看准方向后,力出一拳。
建立“一家医院”的愿景:倡导大家都是利益共同体,强调患者至上,整合院内所有资源、服务患者。
关键人员全体参与,召开医院愿景共识会,明确医院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并针对关键议题进行讨论、达成共识,齐心协力地推动目标落地执行。
二、感受/思考
1、类似于团队协作的5个障碍,这3类边界,是人性使然,不是一个人、一个科室、一家医院的问题,而是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一定会存在的问题。
2、对于垂直边界墙,可以通过使命愿景价值观共识会来破局。
3、对于水平边界墙,可以通过召开协作务虚会来破局。
4、对于外部边界墙,可以通过利益相关者诉求分析来厘清和逐一满足。
三、疑问/行动
1、将这3个边界的知识和诊断方法,写入已经有的团队协作工作坊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