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道德经》体会之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
虽我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臣,躁则失君。
稳重是轻浮的根基,宁静是躁动的主宰者。君主整日在行程中奔走,总是离不开军队中载运器械、粮食等。
虽然享受着华丽的生活,但是却要燕然处之,有一个平和自然的心,达到超然、脱俗的境界。所以作为君主又怎能只重视自身而以轻视轻浮的态度处理天下事呢?
轻浮就会失去贤臣的信任,而躁动会让其失去君的主导地位。
我想“重”与“轻”,“静”与“躁”就是本章讨论的重点了。在这一章中,我还想到了“欲戴皇冠,必承其重”的道理,身为君主,受着上万人瞩目和信任,在享受着一切崇高的待遇和敬重时,在享受着高贵的生活时,他应该作出相应的表率,否则又怎能赢得民心,又怎能立其根本?当出现了所谓的“轻”与“躁”,便会出现“德不配位”的情况。
那回到我们每个个人身上,来讨论这个问题。我们个人当然也需要做到“稳重”与保持一颗“宁静”之心。面对所谓的“荣华富贵”、“功名利禄”,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我们能否做到以一颗平和之心去面对,我们能否淡然处之,不被其冲昏了头脑,不飘飘然不知自己是谁?是否能真诚地去认识自己?
“燕处、超然”,便是老子告诉我们的道理。都说“骄傲使人退步”,所以我们更应该戒骄戒躁,面对一切生活的赠予,能够保持一颗平和之心。就好比,社会中总会有这样的例子,有的人突然中了彩票,发了财,这笔“突然天降的财富”,往往会让人头脑混乱,如果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欲望,不能够使自己保持冷静,很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的效果。之前大家都知道有个称号叫做“暴发户”,为什么明明很有钱了,但是却赢得了这样一个难听的名声,其实很大一部分,就是没有“消化”好。就像是猪八戒吃人参果,他急于去享受,却可能最后连什么味道都没尝出来,很可能还会“涨肚、难以消化”。
而且,我们不可以只是一味地去获取,而忘记了付出。当我们拥有了许多,我们更应该学会感恩、学会分享。“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告诉我们,不要自己吃饱,就什么都不管了,自己享受了一切利益,却以轻浮的态度去对待身边的人或事,那是不长久的。有收获、有付出,才是得以良性循环的永恒之计。
品格高尚的君子,不会因为一些表面的“浮华”而沾沾自喜,能够坚守本心,能够保持一颗平常之心,能够通过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更多的人。
最后,想说一下开篇“根”这个字。“根”是我们的主心骨,当一个人忘记自己的“根本”、“根基”,那么,是无法走再远和再稳的。只有心中有为人的“根”,就不至于偏离自己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