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阅读:《西学门径》
“世界有这许多分歧差异,所以它无限,所以它有趣”
美学大师朱光潜的一部关于西方文化探究的理论集。学习西方文化的精髓,扩大中国文化,本着这一宏大的目标,作者大学留学国外八年,潜心学习,刻苦攻读。最后主攻美学,当时在国内还是很缺乏的一门专业课。
八年后,也就是1933年,作者学成回国。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教授一职,传授美学知识。
作者专注学习研究的治学态度,“于1963,1964年写出两卷《西方美学史》,是他自建国后,唯一重要的著作。”作者不仅研究西方文化,还不断翻译国外有关美学方面人文书籍。作者认真,专注,勤勉的治学态度值得人敬佩和学习。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渊源自知,呈现作者对西方文明的整体认知图景”。
第二部分“译读之间,呈现作者在翻译和阅读之间,开显西方伟大心智状貌的艰辛,又愉悦的过程”。
第三部分“自铸新词”呈现作者深度的思想,开放的眼光,对中西言说的评论和见解,让人受益匪浅。
在第三部分里,像“创造的批评”,就是一个看题目,让人就想知道,什么是“创造的批评”?
“创造的批评”来自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对批评的认识。他认为“批评必寓创造”,就是在批评之前,先有欣赏;在欣赏之前,要先将欣赏的作品再造出来。将他这种美学酝酿成的批评,叫做“创造的批评”。
作者说,“创造和批评都是在心中见到一种情趣饱和的意象”,它们并非两回事。因为“欣赏和创造都是艺术活动,批评则为艺术活动的直觉或反省。”既然批评为艺术活动的直觉或反省,那就不是一般人随便就能批评的。因为“不能创造欣赏的人,决不能批评。他说的话,不是艺术活动的直觉或反省。”
这就像作者在“论书评”里说的,“如果你不满意一部书或一篇文章,别费力唾骂它。自己去写一部比它较好的作品,至少指点出一部比它较好的作品来。尽管作品不圆满,它仍旧有它的功用,它的生存权。”
以前练习写过书评,要通读整本书;对里面有感触有用句子,抄写下来,作为资料;再对资料有筛选,找到书评里要用得上的资料化重点,最后联系实际生活,用上一点重点资料,整合到一起,写出书评。
书评是看书人对书籍内容做的一种主观表达和见解。作者认为,“是要有自己的见解,只要由你心坎里流露出来,只要诚实,虽然偏,甚至离奇,对于作者和读者总是新鲜有趣的”。所以写书评不用拘泥条框,只要有感而发,有情流露,真情实感,就行。
对于观看书评的作者或是读者,所要持有的态度,应该是“对于一篇有价值的书评,都只能当作一篇诚实的主观印象笔记看待,容许它有个性,又特见,甚至有偏见”。这是一种包容的,正确看待艺术作品的态度。对人也应该持有这种包容的态度,容许他有弱点,容许他犯错,容许他改正,容许他进步。
牢记万物都存在“个别差异”,就能少点论战,少点成见。因为“世界有这许多分歧差异,所以它无限,所以它有趣”,不是吗?
书中的知识内容太多,让我都学不过来,也写不过来。只是觉得,看作者的书,有深度,有意思,有受益。
❤️ 谢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