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读书

龙弢

2023-03-08  本文已影响0人  花露柳风

即立第三十六

文王业之而崩,武王即立(721)。武王伐殷,丁侯不朝。太公乃画丁侯于策,三箭射之。丁侯病困,卜者占云:“崇在周。”恐惧,乃请举国为臣。太公使人,甲乙日拔丁侯著头箭,丙丁日拔著口箭,戊己日拔著腹箭。丁侯病稍愈。四夷闻,各以来贡。

武王伐纣,诸侯已至。武王曰:“未知士民,何如?”

太公望曰:“天道无亲,今海内陆沉于殷久矣,百姓可与乐成、难与虑始。进兵必严,杀僇毋(722)常,从之不义,舍之不仁。愿闻(723)之,前行已修矣。今时可,臣固将言之。”

周公旦(724)曰:“伯夷、叔齐,曰‘杀一人而有天下,圣人不为’,诛之失德。”

太公望曰:“夫受为无道,忍(725)百生。君方明德而诛之,杀一夫而利天(726)下。师渡孟津,六马仰流,赤乌降,白鱼外入,此岂非天非命也?师到㙁野,天暴风电,前后不相见,车盖发越,辕衡摧折,旌旄三折。旗帜飞扬者,精锐感天也;雨以洗吾兵,雷电应天也。”

武王伐纣,雪深丈余,五车二马行无辙迹,诣营求谒,武王怪而问焉。太公对曰:“此必五方之神,来求事耳。”遂以其名召入,各以其职命焉。既而克殷,风调雨顺。

兵入殷郊,见太公曰:“是吾新君也。”而商容曰:“非也。其人虎据而鹰峙,威怒自副,见利欲发,进不顾前。”后见武王,曰:“是新君也,见敌不怒。”

武王登夏台,以临殷民。周公旦曰:“臣闻之,爱其人者,爱其屋上乌。憎其人者,憎其余胥。”

葆启(744)第三十七

武王入殷,问太公望,曰:“三年而天下垂归之(738),可乎?”

太公望曰:“吾闻,宿善者不祥,且日不足(739)。”

未下轝,命封黄帝之后于铸,封帝尧之后于黎,封帝舜之后于陈。下轝,命封夏之后于杞,立成汤之后于宋,以奉桑林。武王乃恐惧,太息流涕,命周公旦进殷之遗老,而问殷之亡故,又问众之所说、民之所欲。

殷之遗老对曰:“欲王般庚之政。”武王曰:“于乎!般(2224)庚去奢,行俭于亳。”乃救罪之佝,凡受之所佝刑(740)者赦。发巨桥之粟,赋鹿台之钱,以与殷民(741)。封比干之墓,靖箕子(742)之宫,表商容之闾,士过者趋,车过者下。行般庚之政,使人人里其里、田其田(743)。

三日之内,与谋之士封为诸侯,诸大夫赏以书社,庶士施政去赋。然后嗣,周有天下,以为冢社。沇才,日不足。

王翼第三十八

武王问太公望,曰:“王者帅师,必有股肱羽翼,以成威神。为之奈何?”

太公望曰:“凡举兵帅师,以将为命,在其通达,不在一术也。因能授职,各取所长,随时变比,以为纪纲。故将有股肱羽翼七十二人,以应天道。备数如法,审知命理,殊能异技,万事毕矣。”

武王曰:“请问其目?”

太公望曰:“腹心一人,主赞谋应卒、揆天消变、总览计谋,保全民命;

谋士五人,主图安危、虑未萌、论行能、明赏罚、授官位、决嫌疑,定可否;

天文三人,主司星历、候风气、推时日、考符验、校灾异、知天心,去就之机。

地利三人,主三军行止、形势利害、消息远近险易水涸山阻,不失地利;

兵法九人,主讲论异同、行事成败、简练兵器,刺举非法;

通粮四人,主度饮食、备蓄积、通粮道、致五谷,令三军不困乏;

奋威四人,主择才力、论兵革,风驰电掣不知所由;

伏旗鼓三人,主伏旗鼓、明耳目、诡符印、谬号令,暗忽往来出入若神;

股肱四人,主任重持难、修沟堑、治壁垒,以备守御;

通才二人,主拾遗补过、应对宾客、论议谈语,消患解结;

权士三人,主行奇谲、设殊异、非人所识,行无穷之变;

耳目七人,主往来听言视变、览四方之事军中之情;

爪牙五人,主扬威武、激励三军,使冒难攻锐无所疑虑;

羽翼四人,主扬名誉、震远方、动四境,以弱敌心;

游士八人,主伺奸候变、开合人情、观敌之意,以为间谍;

术士二人,主为谲诈、依托鬼神以惑众心;

方士三人,主百药、以治金疮、以痊万病;

法筭二人,主计会、三军营垒粮食财用出入。”

高下第三十九

武王问太公望,曰:“士高下,岂有差乎?”

太公望曰:“有九差。”

武王曰:“愿闻之?”

太公望曰:“人才参差大小,犹斗不以盛石,满则弃矣。非其人而使之,安得不殆!

多言多语,恶口恶舌,终日言恶,寝卧不绝,为众所憎,为人所疾,此可使要问闾里。

察奸伺猾,权数好事,夜卧早起,随遽不悔,此妻子将也。

先语察事,实长希言,赋物平均,此十人之将也。

切切截截,不用谏言,数行刑戮,不避亲戚,此百人之将也。

讼辩好胜,疾贼侵陵,斥人以刑,欲正一众,此千人之将也。

外貌咋咋,言语切切,知人饥饱,习人剧易,此万人之将也。

战战憟憟,日慎一日,近贤进谋,使人以节,言语不慢,忠信诚必,此十万之将也。

温良实长,用心无两,见贤进之,行法不枉,此百万之将也。

动动纷纷,邻国皆闻,出入居处,百姓所亲,诚信缓大,明于领世,能教成事,又能救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四海之内皆如妻子,此英雄之率,乃天下之主也。”

立将第四十

武王问太公望,曰:“立将之道,奈何?”

太公望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将军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

君入庙门,西面而立。将入庙门,北面而立。君亲操钺,持首授将其柄,曰:‘从此以往,上至于天,将军制之。’乃复操斧,持柄授将其刃,曰:‘从此以下,下至于泉,将军制之。’

将已受命,拜而报君,曰:‘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受命,专斧钺之威。臣不敢还请,愿君亦垂一言之命于臣。’

君不许臣,臣不敢将。君许之,乃辞而行。军中之事,不可闻君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若此,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于前,无主于后。

是故,智者为之虑,勇者为之斗,气厉青云,疾若驰鹜,兵不接刃,而敌降服。战胜于外,功立于内,吏迁上赏,百姓欢悦,将无咎殃。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登,社稷安宁。”

武王曰:“善哉!”

将威第四十一

武王问太公望,曰:“将何以为威,何以为明,何以为禁止而令行?”

太公望曰:“以诛大为威,以赏小为明,以罚审为禁止而令行。故杀一人而三军振者,杀之;赏一人而万人悦者,赏之。

杀,贵大;赏,贵小。杀及贵重当路之臣,是刑上极也;赏及牛竖马洗厮养之徒,是赏下通也。刑上极,赏下通,是将威之所行也。

夫杀一人而三军不闻,杀一人而万民不知,杀一人而千万人不恐,虽多杀之,其将不重。

封一人而三军不悦,爵一人而万人不劝,赏一人而万人不欣,是为赏无功、贵无能也。

若此,则三军不为使,是失众之纪也。”

励军第四十二

武王问太公望,曰:“吾欲令三军之众,亲其将如父母,攻城争先登,野战争先赴,闻金声而怒,闻鼓声而喜,为之奈何?”

太公望曰:“将有三胜。”

武王曰:“敢问其目?”

太公望曰:“冬日不服裘,夏日不操扇,天雨不张盖,名曰礼将。将不躬礼,无以知士卒之寒暑。

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名曰力将。将不躬力,无以知士卒之劳苦。

士卒皆定次,将乃就舍。炊者皆熟,将乃就食。军不举火,将亦不举。名曰止欲将。将不躬止欲,无以知士卒之饥饱。

上将与士卒共寒暑、劳苦、饥饱,故三军之众,闻鼓声而喜、闻金声而怒矣。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争先登;白刃始合,士争先赴。

士非好死而乐伤,为其将念其寒苦之极,知其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

阴符第四十三

武王问太公望,曰:“欲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三军卒有缓急,或利或害。吾欲将以近通远、从中应外,急三军之用,为之奈何?”

太公望曰:“主与将有阴符,凡八等。

有大胜克敌之符,长一尺;

有破军擒将之符,长九寸;

有降城得邑之符,长八寸;

有却敌执远之符,长七寸;

有誓众坚守之符,长六寸;

有请粮益兵之符,长五寸;

有败军亡将之符,长四寸;

有失利亡士之符,长三寸。

诸奉使行符稽留者、若符事泄闻者、符所告者,皆诛之。八符者主将秘闻,所以阴通言语,不泄中外。相知之术,敌虽圣智,莫之能识。”

武王曰:“善哉!”

阴书四十四

武王问太公望,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主将欲合兵,行无穷之变,图不测之利,其事繁多,符不能明,相去辽远,言语不通,为之奈何?”

太公望曰:“诸有阴事大虑,当用书,不用符。主以书遗将,将以书问主,书皆一合而再离,三发而一知。

再离者,分书为三部。三发而一知者,言三人。人操一分相参,而不使知情也,此谓阴书。敌虽圣智,莫之能识。”

武王曰:“善哉!”

军势第四十五

武王问太公望曰:“攻伐之道,奈何?”

太公望曰:“资因于敌家之动,变生于两阵之间,奇正传于无穷之源。故至事不语,用兵不言。

其事之成者,其言不足听。兵之用者,其状不定见,倏然而往,忽然而来,能独转而不制者也。

闻则议,见则图;知则困,辨则危。故善战者不待张军,善除患者理未生,善胜敌者胜于无形,上战无与战矣。

争于白刃之前者非良将也,设备于已失之后者非上圣也。智与众同,非人师也;伎与众同,非国工也。事莫大于必成,用莫贵于玄眇,动莫神于不意,谋莫大于不识。夫必胜者先见弱于敌,而后战者也。故事半而功自倍。

圣人征于天地之动,孰知其纪!循阴阳之道,而从其候;当天地盈缩,因以为常;物有死生,因天地之形。故曰,未见形而战,虽众必败。

善战者居之不挠,见胜则起,不胜则止。故曰,无恐惧,无犹豫。用兵之害,犹豫为大。三军之灾,莫过狐疑。

善战者,见利不失,遇时不疑。失利后时,反受其灾。故智者从之而不释,巧者一决而不犹豫。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

赴之若惊,用之若狂,当之者破,近之者亡,孰能御之!夫将有所不言而守者,神也;有所不见而视者,明也。故知神明之道者,野无横敌,对无立国。”

武王曰:“善哉!”

用兵第四十六

武王问太公望,曰:“凡用兵之极,天道、地利、人事,三者孰先?”

太公望曰:“天道难见,地利、人事易得。天道在上,地利在下,人事以饥饱、劳逸、文武也。故顺天道不必有吉,违之不必有害。失地之利,则士卒迷惑。人事不和,则不可以战矣。故战不必任天道,饥饱、劳逸、文武最急,地利为实。”

武王曰:“天道鬼神,顺之者存,逆之者亡。何以独不贵天道?”

太公望曰:“此圣人之所生也,欲以止后世,故作为谲书。而寄胜于天道,无益于兵胜。众将所拘者九。”

武王曰:“敢问九者,奈何?”

太公望曰:“法令不行,而任侵诛;无德厚,而用日月之数;不顺敌之强弱,幸于天道;无智虑,而候氛气;少勇力,而望天福;不知地形,而归过;敌人怯,弗敢击而待龟筮;士卒不募,而法鬼神;设伏不巧,而任背向之道。

凡天道鬼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索之不得,不可以治胜败,不能制死生,故明将不法也。”

奇兵第四十七

武王问太公望,曰:“凡用兵之法,大要何如?”

太公望曰:“古之善战者,非能战于天上,非能战于地下,其成与败,皆由神势。得之者昌,失之者亡。

夫两阵之间,岀甲陈兵。纵卒乱行者,所以为变也;深草蓊蘙者,所以遁逃也;溪谷险阻者,所以止车御骑也;隘塞山林者,所以少击众也;坳泽窈冥者,所以匿其形也;清明无隐者,所以战勇力也;疾如流失、击如发机者,所以破精微也;诡伏设奇、远张诳诱者,所以破军擒将也;四分五裂者,所以击圆破方也;因其惊骇者,所以一击十也;因其劳倦暮舍者,所以十击百也;奇技者,所以越深水渡江河也;强弩长兵者,所以踰水战也;长关远候、暴疾谬遁者,所以降城服邑也;鼓行谊嚣者,所以行奇谋也;大风甚雨者,所以搏前擒后也;伪称敌使者,所以绝粮道也;谬号令与敌同服者,所以备走北也;战必以义者,所以励众胜敌也;尊爵重赏者,所以劝用命也;严刑重罚者,所以进罢怠也;一喜一怒、一与一夺、一文一武、一徐一疾者,所以调和三军制一臣下也;处高敞者,所以警守也;保险阻者,所以为固也;山林茂秽者,所以默往来也;深沟高垒、积粮多者,所以持久也。

故曰,不知战攻之策,不可以语敌;不能分移,不可以语奇;不通治乱,不可以语变。

故曰,将不仁,则三军不亲;将不勇,则三军不锐;将不智,则三军大疑;将不明,则三军大倾;将不精微,则三军失其机;将不常戒,则三军失其备;将不强力,则三军失其职。

故将者,人之司命三军,与之俱治,与之俱乱。得贤将者,兵强国昌;不得贤将者,兵弱国亡。”

武王曰:“善哉!”

五音第四十八

武王问太公望,曰:“律音之声,可以知三军之消息、胜负之决乎?”

太公望曰:“深哉!王之问也。夫律管十二,其要有五音——宫、商、角、徵、羽,此其正声也。

万物不易,五行之神,道之常也。金、木、水、火、土,各以其胜攻也。

古者三皇之世,虚无之情,以制刚强,无有文字,皆由五行。

五行之道,天地自然,六甲之分,微妙之神。其法以天,清净无雾、雨、风、云,夜遣轻骑往至敌人之垒。去九百步外,遍持律管,横管当耳,大呼惊之。

有声应管,其来甚微。角管声应,当以白虎;徵管声应,当以玄武;商管声应,当以朱雀;羽管声应,当以勾陈;五管声尽,不应者宫也,当以青龙。此五行之符,佐胜之征,成败之机。”

武王曰:“善哉!”

太公望曰:“微妙之音,皆有外候。”

武王曰:“何以知之?”

太公望曰:“敌人惊动,则听之。闻枹鼓之音者,角也;见火光者,徵也;闻金铁矛戟之音者,商也;闻人啸呼之音者,羽也;寂寞无闻者,宫也。此五音者,声色之符也。”

兵征第四十九

武王问太公望,曰:“吾欲未战,先知敌人之强弱,豫见胜负之征,为之奈何?”

太公望曰:“胜负之征,精神先见,明将察之,其效在人。谨候敌人出入进退,察其动静;言语妖祥,士卒所告。

凡三军悦怿,士卒畏法,敬其将命,相喜以破敌,相陈以勇猛,相贤以威武,此强征也。

三军数惊,士卒不齐,相恐以敌强,相语以不利,耳目相属,妖言不止,众口相惑,不畏法令,不重其将,此弱征也。

三军齐整,阵势以固,深沟高垒,又有大风甚雨之利,三军无故旌旗皆前指,金铎之声扬以清,鞞鼓之音宛以鸣,此得神明之助,大胜之征也。

行阵不固,旌旗乱而相绕,逆大风甚雨之利,士卒恐惧,气绝而不属,戎马惊奔,兵车折轴,金铎之声下以浊,鞞鼓之声湿以沐,此大败之征也。

凡攻城围邑,城之气色如死灰,城可屠;城之气出而北,城可克;城之气出而西,城可降;城之气出而南,城不可拔;城之气出而东,城不可攻;城之气出而复入,城主逃北;城之气出而覆我军之,上军必病;城之气出高而无所止,用兵长久。

凡攻城围邑,过旬不雷不雨,必亟去之,城必有大辅。此所以知可攻而攻、不可攻而止。”

武王曰:“善哉!”

农器第五十

武王问太公望,曰:“天下大定,国家毋(2261)争,战攻之具可无修乎?守御之备可无设乎?”

太公望曰:“战攻守御之具,尽在于人事。

耒耜者,其行马蒺藜也;马牛车舆者,其营垒蔽橹也;锄耰之具,其矛戟也;蓑薛簦笠者,其甲胄干橹也。

蹶锸、斧锯、杵臼,其攻城器也。牛马,所以转输粮也;鸡犬,其伺候也。

妇人织纴,其旌旗也;丈夫平壤,其攻城也。春鏺草棘,其战车骑也;夏耨田畴,其战步兵也;秋刈禾薪,其粮食储备也;冬实仓廪,其坚守也。

田里相伍,其约束符信也;里有吏,官有长,其将帅也;里有周垣,不得相过,其队分也。输粟取刍,其廪库也;春秋治城郭、修沟渠,其堑垒也。

故用兵之具,尽于人事也。善为国者,取于人事。故必使遂其六畜、辟其田野、究其处所。丈夫治田有亩数,妇人织纴有尺度,是富国强兵之道也。”

武王曰:“善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