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化写作技能世间情爱

《简爱》----女生灵魂必修课

2017-11-13  本文已影响821人  彼岸晓吾_5c83

《简爱》一本问世200多年的名著,今日又散发出独特的新鲜活力。历史藏在远处偷笑并迂回着赶来,把社会观念,人文思想,精神生活摆出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优雅状态。

每部好小说,都是这个世界的一个谜。有了谜就带来了折磨。文学的谜千奇百怪,解起来五花八门。

这本在初中就读了多次的世界名著,今天再次映入眼帘,简直就是惊鸿一瞥!如今好书多如牛毛,但是像她这样带着悲悯的人文情怀和执着的理想主义色彩的作家,却是凤毛麟角,像凄迷雨夜温暖的灯光,更像人类自由和爱的种子,她的文字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让人的头脑异常清醒且可明辨是非。

现在让我们带着批判的眼光,开启下面的阅读之旅。

01

这本书的精神内核,是对女性高贵人格的肯定和推崇。

如果说作家的使命是向读者展示高尚,那么《简爱》做到了,这也是此书可以长久地屹立与世界文学之林的原因所在。

庸俗的人们误读简爱,将其矮化成一个“屌丝逆袭”的故事,这是肤浅的学龄前儿童的思维。贯穿《简爱》一书的不是阶层和金钱的阻隔带来的曲折跌宕,而是作者身上强烈的内驱力,这股内驱力仿佛火车进站,带着轰隆隆的巨响,长鸣的汽笛震荡着每一颗脆弱的心脏。

这观点像一条闪亮的红缎贯穿全文,书中大小事件的剧烈冲突都由此而产生。这一鲜明的思想驱动着整本书朝一个始终如一的主题前进——不论男女,都应该精神自给,经济独立。

在我年轻时的记忆中,简爱连逃跑都那么酷,睡在冰冷潮湿的野外,星光作伴露水沾衣令我想起武侠中的小龙女,浪漫的爱恨情仇以及藐视一切的飘飘青春。仿佛她正在野外闭关修炼,不仅治好内伤而且醍醐灌顶再返江湖时全身洒满金光。

一个人来到世上首先要具备灵魂的力量。每个女性在成长的过程中,都面临着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塑造自己强大的内心,以期待内心的觉醒,使她可以自信而独立地面对生活,只有这样,女性才能获得最终的圆满与解放。

在这个塑造自我的过程中,《简爱》是一本座右铭。不论你是男生还是女生,我们都惊讶地发现,我们在整个世界中寻找幸福的答案,原来这答案藏在本书中。

如果你是一个男生,有幸找到了简爱这样的妻子,你一生不会陷入万覆不劫的境地,如果你是一个女生,你若具备了简爱的精神,瞬间变成钢铁侠,不论遇到什么麻烦,没有人和事可以打倒你。

如果你没有结婚,一定要吃透简爱的精神,吃不透也要偷一部分出来输入你的骨髓,她会让你在未来少走弯路,少流眼泪,少弱智。

如果你已经人过中年,你更需要具备简爱的精神,你的丰富阅历已经使你明确知道:无论到了什么年龄,你永远要靠自己。

“悟性就在你的脚下”随便扫一眼周围便会发现,那些活出女神范的姐姐就是领悟了简爱的真谛,并且把她的武林秘籍灵活运用的高智商女子。

名著之所以成了名著,是因为她有精神的内核和思想的精华值得我们反复咀嚼。这是一本女性必读书,它记录了一个女生的成长,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学会的选择和坚强。

写作到底是一个人的事,文字并不能必然照见一个孤独的灵魂,只有那些真正给人带来审美愉悦的、生命反思的、提升精神品质的、让灵魂静默或震颤的、能够流传下来的文字才能照见孤独的灵魂。

02

今天再次阅读本书的意义

我之所以如此重视《简爱》一书,除了她卓越的精神魅力之外,另外一个原因,便是面对当代中国,这本书令人吃惊地却又是理所当然地,重新担当起时代的引导者。

十九世纪英国的问题,在当下中国,又再次重现。阳光底下没有新鲜事,古今中外的历史都只是螺旋式的轮回。

今天,不少女性处于各种原因愿意再次选择依赖地位。其结果也和历史上颇为相似:缺乏经济能力的男性推迟婚期,努力奋斗,以获得充分的经济基础,而已经拥有经济基础,则以挑剔的眼光,像挑选商品一样等待女性的青睐和追求。

《简爱》对于当下的中国,无疑是当头一喝,具有了特殊警醒的意义!

中国的贫富差距急剧扩大,不同的阶层正在形成,在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婚姻的功利化因素比以往大大地加深了。但婚姻的真相是:只有经济的独立和平等,才能换来人格的平等,只有人格的平等,才可能产生和保持真诚的爱情。这已经被历史多次反复地证明,成为颠簸不破的真理。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女性得到了经济的扶持,失去的则是尊严和平等。经济不独立人格就不可能独立,地位也就无从谈起平等。

当婚姻充满了功利性动机,寻找丈夫或者妻子的过程就变成在自由市场上寻找合适买卖的过程。本书告诫那些侥幸希望靠婚姻做跳板的女生趁早放弃这样的图谋,免得今后撞到南墙粉身碎骨沦为笑柄。

时至今日来看,也非常合时宜。没有哪本书敢像《简爱》一样,通篇用强悍的,不容置疑的语调宣布:我们每个人不仅有爱的自由,更有站在真爱面前,拒绝真爱的自由——这种拒绝恰恰出于我对自己内心那份自留地的尊重和认可,对爱不能逾越原则和底线的保护。

中国众多小三的产生其实也是灵魂烂掉的产物,如果女孩子有一点做人的自尊和底线,这一现象不会在中国如此猖獗盛行。

03

写作特色

她的小说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人物和情节都与她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因而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女性主题加上抒情笔调,这是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基本特色,也是她对后世英美作家的影响所在。

但这不是一本完美的书,正像很多伟大的人不完美一样,但这并不影响她的精华部分,她的精华部分远远高于她的不完美。

客观地说,按照当今的写作标准,书中显露出不少幼稚。前十几章的进展过于拖沓,令人厌烦。但是,进入和罗切斯特的交锋,便把读者一步步抓牢。

作者在回到罗切塞特身边之前做教师那段有些内容完全多余,感觉她陷入了写作的自嗨状态。一些人物的描写很详细,但那对于主题毫无帮助,我估计她是沉浸得太深了,拔不出去了才会留下这些多余的赘生物。书里使用了几十次,“读者啊!”每当这样的字眼出现,我相信你和我一样想立刻逃跑或挖一个地缝迅速钻进去。

另一个幼稚之处在于,她笔下的人物,好的就绝对明媚,坏的就黑腐了心,形成了童话故事里的极端,带着明显的个人好恶,这也是作品和其他伟大作品的差别之处。

但是内核足够强大,何须在乎瑕疵?

夏洛蒂和简书里的所有人一样,一直做着作家梦。那是一个秋天,她干家务活时偶尔看到了艾米莉写的诗,她眼前一亮,笑了。仿佛上帝来点拨她似的,为什么不合起来出一本诗集。去世的姨妈给他们留下一点点钱可以自费出版。

她又想起20岁那年,她斗胆把自己的诗寄给了当时的桂冠诗人骚塞。诗人回信时说:“文学不是女性的事业,也不应该是女性的事业。”这次,她们三个都用了化名。诗写得很美,但是只卖掉了两本。

这实实在在的两个赞使她们的创作热情受到了激励,于是三姐妹开始埋头写小说。这时,夏洛蒂已三十岁。她花了将近一年时间,写成一部长篇小说取名《教师》;妹妹艾米莉和安妮则分别写了长篇小说《呼啸山庄》和《艾格尼斯·格雷》。她们把三部小说一起寄给出版商。不久,出版商回复她们说,夏洛蒂的《教师》将被退回,其他两本已被接受。

天才都说“拒稿是诞生伟大作品的前奏”她没有退缩,反而憋着一股气又开始写另一部长篇小说,这就是《简·爱》。

《简·爱》中的人物和情节,大多是她在生活中经历过或者非常熟悉的,写作时她又充满了激情,所以不到一年就脱稿了。稿子交出去后,令那个拒绝她的出版商激动不已喜出望外,通宵不眠地审读后,决定马上出版。就这样,两个月后,《简·爱》就问世了,而两个妹妹的作品此时还在印刷之中。

不久,三姐妹的三部作品全部问世。当时的英国文坛大为震惊,因为三姐妹的三部长篇小说都非常出色,尤其是夏洛蒂的《简·爱》更是引起轰动,大街小巷里都在谈论这部小说,人们还到处打听和猜测,作者到底是谁?

夏洛蒂·勃朗特虽然一生仅写了四部小说,但她在文学史上却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在她的小说中,最突出的主题就是女性要求独立自主的强烈愿望。

这一主题可以说在她所有的小说中都顽强地表现出来,而将女性的呼声作为小说主题,这在她之前的英国文学史上是不曾有过的——她是表现这一主题的第一人。

没有母亲的温暖,没有漂亮的衣服,只有对写作的挚爱。

04

作者的生活经历造就了她的作品

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她的作品就像左右手一样相辅相成。这也是读这本书层层剥笋剥出来的东西。

上帝通常在向人间播撒才华时都会比较公平和均匀。但是当时上帝的手不小心抖了一下,结果把三个伟大的女作家都放在她们家了。一个家庭在同一时期突然冒出三颗闪亮的巨星在文学史上都极其少见。勃朗特三姐妹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功,给勃朗特一家带来了极大的欢乐。

但是天堂缺才女,很快家里就发生了一连串不幸事件。先是她们的弟弟患病去世。三个月后,艾米莉染上结核病,相继去世。夏洛蒂担心小妹妹安妮也会染上时,事情正是如此发展了。安妮得病后拖了5个月,也离开了人间。夏洛绨没有想到的是,她和姐妹很快就在天堂聚齐了。

在重重生活琐屑的干扰之下,夏洛蒂·勃朗特还是成了一名作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也许在她的内心,成为作家的火焰从未熄灭,即使要操心那么多琐事,内心的渴盼,才华的光芒,却是无论如何也掩盖不住的。

一个敏感,倔强又带有一些独立意识的女孩,在成熟之前,会遇到种种难以想象的苦恼和困扰。那种困扰并非虚张声势的苦难,而是一种隐隐约约的酸涩,不屑身边人的评价,却又为得不到他们的认同而耿耿于怀。

她必须怎样坚强,才可以捱过早年丧母,又在寄宿学校看着两个姐姐病逝。成名后不久弟弟和两个妹妹分别因肺结核离世。她如果写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定也会引起轰动。

她分别当过两次家庭教师,但每次都只有几个月的时间,因为她的自尊心受不了。 也就是在这两年里,有人向夏洛蒂求婚:一次是她的一个女友的哥哥,另一次是一位年轻的牧师。但是,这两次求婚都被她拒绝了,原因是她认为他们并不是真正爱她,只是按传统需要娶个妻子而已。

但是,每个女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理想的男人在梦中。罗切斯特便是她心中的那个男神,虽然有性格上的怪异,但那些缺陷反而增加了他的男子气。

家乡经常阴雨绵绵,被大雾笼罩,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阴冷、潮湿的。尤其是漫长的冬季,连续不断的大雪覆盖了小镇,整个哈沃斯仿佛进入了亘古的冬眠。这种环境带来的感受显然也融入了夏洛蒂的血液之中,无论是从她自身的生活,还是从她的一系列作品之中,我们都不难发现这种环境的变化对她的深刻影响,一种挥之不去的荒原意识,流淌或渗透在她的字里行间。

夏洛蒂·勃朗特温厚、安宁,一直把对家庭的义务放到自己的写作欲望之前。但她表面温顺的外表下,有着自我、幽深的内心世界。她温厚地对待家人和朋友,但并不是世俗意义上温顺的女人。面对自己并不喜欢的求婚者,她会坦诚地写信拒绝。

她在给一个朋友的信中说:“我对现今未婚女子和永不结婚的女子命运考虑得很多。我几乎已经认定,一个未婚女子,没有丈夫或兄弟的扶持,安安静静地、坚毅不拔地自食其力度过一生,到了四十五岁或更高的年龄,还保持着有条不紊的头脑,愉快的情性,能以享受简单的乐趣,保持着坚强的性格,能以经受必不可免的痛苦,同情别人的疾苦,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乐于济贫助人——这样一个未婚女子,世上没有比她更值得尊敬的人了。”

在她已经做好了独身一辈子的时候,真正的爱情降临了。此时,她是父亲唯一的孩子了。三十八岁的夏洛蒂终于克服固执的老父的反对,和阿贝尼科尔斯牧师结了婚。

迟来的爱情给她带来了慰借和欢乐,但婚后的幸福太短暂了,六个月后的一天,夏洛蒂和丈夫到离家数英里的荒原深处观看山涧瀑布,归途中遇雨受寒,此后便一病不起。很快,39岁的夏洛蒂便离开了人间,不仅留下了她的罗切斯特还带走了一个尚未出世的婴儿。

在我看来,“安安静静地、坚毅不拔地自食其力度过一生,到了四十五岁或更高的年龄,还保持着有条不紊的头脑,愉快的情性,能以享受简单的乐趣,保持着坚强的性格,能以经受必不可免的痛苦,同情别人的疾苦,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乐于济贫助人”这样的表白,比简·爱在罗切斯特面前的控诉“你以为我穷,不好看,就没有自尊吗?不!我们在精神上是平等的,正像你和我最终将通过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一样”更加动人,后者说到底还是因为对对方有要求因而感到的痛苦与愤怒,而前者则是自己丰盛、强大内心世界的一种体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