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关爱儿童教育与心理健康

儿童心理学第45课:儿童道德发展的理论

2019-03-19  本文已影响1人  好吃的花生

儿童道德发展的理论

ー、道德认知的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研究方法

对偶故事,研究对儿童过失行为、说谎和社会公正的道德推理的发展。

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阶段

前道德阶段(1.5~7岁)

他律道德阶段(5~10岁)道德绝对主义阶段

自律道德阶段(9~11岁以后)道德相对主义阶段

他律道德的判断特点:认为规则由权威制定,是万能的、不可改变

判断行为的好坏只依据行为的客观结果,而非动机

判断行为时非此即彼,并且认为他人也是如此看待

单方面遵守权威,有遵守成人标准或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

相信存在内在公正,违规一定受惩罚,并赞成严厉的惩罚。

自律道德的判断特点

1、规则不是绝对的,可以协商、可以改变;

2、判断行为时不只依据行为的客观结果,还考虑行为动机和意

3、能把自己置于别人的位置,判断行为时不再绝对化;

4、对错误者的惩罚变得温和并带有补偿性

5、不再相信内在的公正,认为越轨行为可以不被发现。

・儿童的道德认知是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过程。

(二)科尔伯格道德认知理论

1、研究方法:道德两难故事

柯尔伯格利用道德两难故事与10~16岁男孩进行谈话调查,并在对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扩展、修正,重新定义了皮亚杰的理论。两难故事法要求儿童作出选择,人的行动是应该遵从规则和权威还是应该遵从与此相冲突的他人的需要和利益。

柯尔伯格的道德两难故事

欧洲有个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本城有个药剂师新研制的药能治好她。配制这种药的成本为200元,但销售价却要2000元。病妇的丈夫海因兹到处借钱,可最终只凑得了1000元。海因兹恳求药剂师,他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帐。药剂师不仅没答应,还说:“我研制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兹别无它法,利用晚上撬开药剂师的仓库门,把药偷走了

儿童心理学第45课:儿童道德发展的理论

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是按一个不变的阶段顺序进行的,这个发展模式适用于一切文化社会。

・在同一年龄阶段可以同时存在几种道德判断类型。

・道德认知是以认知结构为基础的自然发展。

3、道德教育方法

・道德讨论法

公正团体法

二、道德行为的发展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观察学习

・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榜样获得的,模仿的行为通过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得到现固。

三位一体的交互决定论

1、观察学习

2、替代强化

替代强化:儿童并未直接受到强化,而是在观察别人行为时,别人所受到的强化影响他学习或抑制这种行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