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思维的困惑
从小星星出生开始,便与婆婆一起生活了,一起生活的主要原因是方便我们更好的照顾孩子。据说史上最难处理的关系之一也是婆媳关系......虽然不太习惯与老人家生活在一个屋檐下,但是,目前的现状来看,多一个帮手就多一份力量,我和先生的工作都不是很固定,请人带娃又不太放心,眼下没有比她更适合来帮助我们带娃了。
一起生活,多多少少都会出现一些小问题,有一些小摩擦。但是,我尽量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保持和谐的家庭氛围,以和为贵,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毕竟我们是这样一个刚刚组建起来小小的家,需要用心经营。
婆婆是个比较注重生活品质的人。会定期敷面膜,每天都要有仪式感的护肤,比较注重个人形象,喜欢逛街,喜欢买漂亮的衣服裙子,很关注自己的需求,当然也会及时满足自己。和我妈妈有着特别明显的对比。我妈妈是非常淳朴的人,省吃俭用,是特别明显的标签。对自己总是延迟满足,不会主动要我们买东西,更不会主动为自己添置什么东西,护肤品对她来说都是奢侈品,不舍得为自己买心仪的衣物,会因为价格而放弃购买,对于自己的潜在需求,总是永延迟满足来处理。特别节俭的一个人。也许是因为妈妈从小对我的影响,勤俭持家,这是我印象中对母亲这个身份的定义。
结婚以后,更多的是与婆婆一起生活,婆婆的生活方式,让我有点不那么出于心底的认同感。她更注重自己的需求,及时行乐而非延迟满足。这让我产生了疑惑,好的东西是先自己拥有,还是把好的留给在乎的人?带着类似这种疑惑一起生活了将近两年,看着她平时用着我都用不起的面膜和水乳套装,还有夏天还没到就买了一大堆的衣服裙子,连拖鞋都要上百块。。。。就这样风平浪静的过了将近两年。虽然我从来都没有表达什么,但是也不代表我在认同,或许是母亲对我的影响颇深,让我对“俭”的意义不能释怀。
我喜欢在网上淘东西,在实体店看到喜欢的衣服或者鞋子,我会更注重价格,也会用延迟满足来克制自己保持节俭不乱花钱。所以经常会有逛街一无所获的情况。但是婆婆的价值观不一样。逛街的时候她看到喜欢的东西,不会太在意价格,更注重实物带给她的舒适感价值。这也是我们两个差别最大的地方。所以我们两个人一起逛街的时候,并没有她和自己女儿逛街那么开心,他们是一类人,而我更像个怪类。
今天上街,婆婆买了两双凉鞋,先生一双皮鞋,我一双凉鞋,给妈妈顺带一双凉鞋。给婆婆买鞋花了大半时间,提现了对她的充分重视。不过心情并没有那么愉快。因为,她!被!宰!了!而且是可预见性的,我明明知道这个价格偏贵,而且重点是那鞋子就是从楼下杂牌店里进的,都是我没有多嘴,言多必失。先生是个孝子,我不想给他添麻烦。后面等他们的东西都配齐以后,我再到楼下杂货店里寻找洗货的鞋子,意外看到了婆婆的同款。本不想多事,可我偏偏是个选择困难户,叫他们过来帮我参考,婆婆也看到了同款,老板说出价格的时候,婆婆拉下脸了,一脸不高兴的带着小星星坐在沙发上等各种试穿,我给妈妈选的鞋子,让婆婆帮忙试了一下,她说很舒服,然后先生说买两双,一人一双。她虽然嘴上说不要不要,最后还得以硬要给他买这种理由来给她一个台阶下,我真的醉了。换做是我,我可能会退掉或者换一双不同功能的鞋子。
回来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要怎样让自己释怀,对于这种价值观的偏差,对于花不必要的钱,我要怎样让自己觉得心安理得?
如果是我妈妈,我会建议她二选一,如果是我自己,我会用换季再来的迟满足来转移注意力。都是她是我的婆婆,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家人,一个要一起生活很多日子的家人,我不能说,更不能什么态度。可是内心却从不认同,可怕的思维固化,穷人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