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之家尺牘平常的石头,平常的书法。

移建象山书院记

2018-12-11  本文已影响2人  平常磐石

抄录此文,长卷368厘米。

移建象山书院记 移建象山书院记 移建象山书院记 移建象山书院记 移建象山书院记 移建象山书院记 移建象山书院记 移建象山书院记 移建象山书院记 移建象山书院记 移建象山书院记 移建象山书院记

移建象山书院记  (清)张謇

     

去贵溪治所西南六十里,连冈叠巘,自闽而来,峨峨然博而演者,故曰应天山。自宋陆子静氏筑堂讲学于此,而象山始名。自绍定五年,江东提刑袁广微移象山祠于徐岩,为象山书院,而书院始立。元明之际毁而复兴,万历间例废而例复,至本朝乾隆初,以院之堂北向,学者南面而释奠于先师非礼,废万安山寺置焉。嘉庆朝则又圮,迁于康熙时所建梅花墩义学,更名曰景峰。道光初复名象山,粤乱又毁于兵,同治初复迁于城东南隅,而梅花墩之义学以废。凡象山书院,六七百年之间,名再易而地三迁,其本末如此。

夫陆子之学,其要在于严义利之辨,审念虑之动,去意见之私,而其效在于家帅其教,乡化其行,当官而举其职,告君而致其忠,而其原在于使人各明其本性。其言虽与朱子往往不合,而有讲论辩难弗明弗措之心,无异同门户嚣然不靖之气,岂非所谓百虑而一致,同归而殊涂哉。蔽者不察,暧暧姝姝,据朱子一时各有所当之言,乘慈湖杨氏涉近禅理之隙,集矢象山,哄为大诟。譬之疾子孙之不谨,而督过其祖宗,又诬蔑之,以涂天下万世必不可欺之耳目,何其缪者欤!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