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

爱与自由的终篇:孩子的无理取闹

2020-03-09  本文已影响0人  7迹

第三篇文章,来得太迟,其实,也算是舶来品,与前两篇算是一个系列,互相弥合而终连成一个循环。

总算是再一次感觉到,自己的思想太过于单薄,所有精髓皆源于他处。但想到这第三处时,不免内心惊喜。总算,别人的东西,我系统得学到了,而不是皮毛或部分。

今天早上莫名的高兴,起床后思考,啥事让总是莫名苦闷的我兴奋的。细想,是那梦,梦中自己在一款电子设备中翻到了几本有价值的书。哎,日思夜想成个读书人,却在读书时尽犯困。

言归正常,前面的两篇文章中,一直强调的是爱和自由,而其不足缺陷部分异常明显,只强调爱和自由,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吗?但其实,这并不是我希望得到的疑问,我更希望的是得到爱与自由的具体落实问题。

而今,把爱与自由外的另一个关键词点明出来,与其说并列的三关键词,不如说是逻辑紧密的三个词语。其实早已表达,也许近在眼前的总是不那么显眼,那就是秩序。可是就是因为点明了第三个词语,疑问便更是多了,或者干脆质疑:那到底是让孩子们为所欲为,还是不让?

最近浅读柏拉图的《理想国》,深入不下去,很想让自己以书中同样的方式进行讨论,但知道自己肯定驾驭不了,争来辩去,说不定自己都晕乎乎的。且前面的两篇文章已尽详细,又何必再来一次。有心者,翻看一下。虽阅览量极低,但价值颇有。我一周每天一两个小时的阅读思考,读者沉下心就半个小时便应有所收获,但谁又会相信谁呢?

又开始自怨自艾,卖着关子就是不说重点,就问这谁不气。也许,我就喜欢任这个性吧。

继续,之前遇到过一个问题,感觉特别纳闷:小孩子的任何需求,都应该满足。“都应该”,玩火、玩刀等都应该?因为当时做题是应试,就单硬记住答案也便作罢,却印象深刻。而今看了这本有关孩子的书,却有些心领神会,虽不彻底,却也知足。孩子们的需求,还是尽量满足得好,如若较真得拿火、刀等说事,也便错失了其中的道理。

那道理不外乎是爱与自由,谁又会不晓得之前那两篇文字中一直在强调的两个词。再此,我就硬生生加上秩序这个词,在很多人心中可能会窃笑,这不就是中庸,任何事情都是一个平衡,现实指导意义何在?

可惜,虽有道理,却非如此。有谁此时能记得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秩序敏感期?若有,愿听君一席话,多聊聊。

我们要引导孩子们在敏感期,建立内心的秩序感,当然是由外至内、由简到难。当你发现孩子们出现洁癖式的行为时,如爸爸绝不能使用妈妈的手机等,父母家人要支持,这可是最基本的外在秩序,对孩子来说。话已至此,已明意图。

再来浅谈原因,以秩序营建内心的和谐,这种偌大甚至伟大的语言,我就仅此作罢。更实际的,为何是秩序两个字?为何是尽量满足孩子们的所有需求?当这两个问题放在一起时,大家有何想法?

在大家思考这个问题时,又想插一段小故事。本是名小学教师,却非要掺和幼儿教育,可能是闲来无事,也刚好照顾自己的孩子,这应该就是初衷。却读着读着不忍放下,在幼儿教育中看到了自己班级里的孩子,原理都是想通的。

回来,当两个问题连在一起时,有没有想到秩序的对立词——权威?秩序对立权威,若权威,是不是就不能随便满足孩子的需求了?恰恰的,孩子们要按照成人权威的要求来成长了。而这就和爱与自由没多大关系了。

在此,再来略谈秩序。于我们而言,秩序即井然有序,有外在的整洁规律,也有内在的平静和谐,若有违背,即使是外在的杂乱无章,也将扰乱内心的平和,更何况内在的躁动。于孩子们,又有何差异?孩子坚持睡觉盖自己的棉被,我们却以脏等拒绝配合,虽事小,却让孩子感受到秩序的混乱,内心又怎么平静?当孩子把精力放在强烈的情绪中,他又怎么有更多的精力来成长,更不用谈成龙成凤了。

实在非不得已,慢慢商量也可,不应付诸权威。终有一天,孩子们建立起了完整的内在秩序,坚定的意志也便开始显现。

最终,爱与自由,以及潜藏着的秩序,而非权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