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性别公厕,你敢上吗?
为解决男女厕所使用不平衡问题,上海借鉴飞机、高铁上的厕所,在一些地方设立无性别公厕。厕间男女通用,一旦进入门板显示屏会自动显示“有人”;中间的隔墙高度提升到2.8米,保证如厕者的安全和隐私。几乎每一个人看见这个公厕时都会有所惊讶。不是因为不愿意进入无性别公厕,而是部分人从心底里无法接受这一变化。
那是为什么无法接受这一变化呢?
最早出现无性别厕所是在农村,农村的无性别厕所是因为考虑方便低成本以及不讲究性别,是性别意识弱的体现。在几十年后的今天,社会发展,无性别公厕几乎没有,但这种无性别厕所的再次出现在人们面前,埋藏在人们心中的导火线被点燃了,挑战人们的思想,是不符合大多数人传统观念的,所以不接受;还有的声音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如今的公厕大都是分男女的,这是对性别的区分与尊重,更重要的是,现在的人们对同性的人防备较低,不希望上个厕所,都提心吊胆……
的确,突兀的让人们去接受这个无性别厕所是不好的,容易造成混乱,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大家自己去了解其中的优劣,作以抉择。
无性别厕所不是仅仅在现在出现,早在2016年上海就建成了类似的无性别厕所。但是这个厕所针对的人群不同,它的受众很少,而如今的无性别厕所在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改革之后,第一次被建立用来用在车站这种人多的地段。这也成为了一些人反对无性别厕所的原因,认为他让人上厕所被围观的感觉,特别是有异性时是很让人尴尬的。
但是,我认为这一改变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最重要的是选择性的运用。
在2015年,习近平主席入乡视察,观察民情时,就曾提出过“厕所改革”任务。这一任务是针对农村的旱厕改换水厕的,改变了原本简陋卫生条件又差的格局。同理,现在普通公厕通常面临的男厕畅通,女厕排队,第三卫生间太少甚至没有的问题,如果能够改变这一情况,人们的出行问题也就解决了厕所这一部分。
那么,我们难道就要无条件的去试用这种能解决排队问题么?
答案很明显是否定的。没有任何东西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就像互联网在方便了大众的同时,也造就了不会感到愧疚的“杀手”。诚然,这种新型的无性别厕所的出现不单单充分发挥了第三卫生间的功能,提高了厕所利用率,还增加了厕所犯罪的发生率。试想一下,如果把这种卫生间放在公园里、小区里,到了晚上,你敢一个人去么?
所以,我认为这是需要选择性的利用的。
如果能在人口密集或者旅游景点里建立一个这样的公厕是很有好处的,但是我认为隔离墙需要提高到接近3米,并在入口处设置摄像头,提高安全性,是最重要的,这样才能使人们安心的进入其中。这样也就减轻了人们对互相的警惕。并且,我建议在外侧增加介绍牌,让人们了解到它的安全性以及其中的第三卫生间对孕妇和残疾人的好处,理解它的设计。我相信这也能让人们能够更好的接受它。但是我不认为在小区内和很少人去公厕的地方去建立这样一个厕所,如果它的质量够高,会浪费很多的人力、物力;如果不达到理想的要求,就不能保障人身安全,反而还没有分性别的公厕管理效果好。
总而言之,任何事物的两面性都是存在的,最重要的是找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的利用好的部分。
如果在人流量大的地段,安全便利方便大众的无性别公厕,你敢上么?
来源: 重庆理工大学 作者: 吴金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