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隐喻

2017-12-07  本文已影响0人  新奇magic

在柏拉图的著作《理想国》中,有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堆囚徒,被困在一个大大的山洞里面。山洞通过长长的隧道与外界相连,由于隧道太长,任何阳光都无法进入山洞。囚徒们背对着洞口,他们四肢套上了枷锁,并且头颈都被固定,无法转动,因此,他们看不到别人,只能看到面前的墙壁。

       在洞穴中,囚徒们的后方,有一堆火焰,火焰的后方,有人用头顶着东西在洞穴中走来走去。东西的影子被火光投射到囚徒前面的墙壁上,人们的嘈杂声也回想人们的耳朵里。因为看不到别的东西,这些囚徒们会认为这些影子和声音就是世界,就是现实。

       但是有一天,其中个囚徒终于松绑了,他挣脱了枷锁,能够转身了。首先,他看到了火光,这是他看到的第一个事物,这让他眼花缭乱,痛苦不堪。然后他向着洞口的方向,走着走着,来到了洞穴的外面,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但是,当获得自由的这个囚徒,再回到洞穴里面,试图给洞穴里的囚徒讲解自己在阳光下的见闻时,一定会遭到责骂和嘲笑。因为,那些沉迷与自身见解的囚徒,对自己身后的世界一无所知。他们会认为那个获得真相的囚徒是疯子,是异类,因此对他恶言相向。

        如果你是那个获得真相的人,你会怎么做呢?

        在这个故事中,柏拉图把黑暗洞穴中的囚徒,比喻那些愚昧,缺乏独立思考的普通人。而黑暗的洞穴和他们身上的手铐和脚链,是他们思维的局限性。这些局限,可能是先天的,比如个人心智水平的差异,也肯能是后天环境导致个人认知水平的局限。

        囚徒看到的影子,是现实生活中的表象。而获得自由的那个囚徒看到火光时的眼花缭乱,代表他看到社会真相后的痛苦。就像对坐在电影院看电影的人来说,电影里面的画面,不管多么真实,都只是世界呈现给我们肉眼中的表象。这些表象后面的运作机制,以及这些运作机制里面所蕴含的原理,才是这个世界的真实面貌。

        对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来说,由于个人生活环境的影响,也包括我们接受的教育和接受到的信息的有限性,会产生每个人自身能力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会使我们变得像洞穴里面的囚徒,无法获知山洞外面阳光下的世界是什么样的。而真正的理性,不是躲在洞穴里面,习以为常地看着墙壁上的倒影,而是转过身来,不断了解自身的局限,发现和理解这个世界的本来面貌。

        而这种摆脱自身局限性,不断提升自身认知的行为,确是极为困难的。就像那个获得自由的人,回到洞穴里面试图告知别人这个世界的真相时,却被人嘲笑一样。我们不仅需要摆脱自身的局限性,也要克服他人的局限对自身产生的消极影响,但这确是一个认知不断升级的过程,虽然漫长艰辛,但是长远来看回报丰厚。

         当然,对个人来讲,我们也不需要把自己置身于故事中的那种极端环境,毕竟这只是一个虚构的场景。但它却常常警醒着我,是否太长时间困于一个“洞穴”之中,关闭了自身的五感和认知的渠道,不再去了解这个世界发生什么变化。怎么说来着,成长就是每天都比昨天的自己做得更好一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