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养士传统

2020-08-13  本文已影响0人  光尘

自春秋末至战国时期,王侯公卿皆多置门客,锦衣玉食以待之,其中以四公子为最,谋士、辩士或者击剑、举鼎、甚至鸡鸣狗盗之徒都盈其门,此类食民之力,如国之蛀虫一般为何会致如此厚待?

一国之中,人有良莠,役人或者役于人,智、辩、勇、力,此四者皆民之俊秀也,定不愿如民野村夫安于田间以养人,皆怀役人以自养之性,如不能得其所,则为害甚巨。是故有为之君皆分富贵与之以安其身,虽遇叛民,但多为愚钝,终因无人为其统领而乱其国,如此,则国安矣。

六国时期,虽君多残暴,然士多为门客而被养之,使国存尚久而不致速亡。秦王嬴政初欲逐出门客于秦国,然被李斯劝阻,至统一六国后,以为天下安心,遂驱士子出秦而用法度驭天下。百万虎狼归于田野以伺机待变,秦遂至二世而亡。

至汉时,举孝廉,但仍有魏其侯、武安侯宾客满座,而上不问之;魏晋时,九品中正制;隋唐开始施行科举制,但幕府相随,一直延续至清代。

国贵稳,稳之基在保各方之利,利不达则叛,类士之流则为害甚巨,乱则伤其国体,动国之根本,不可不察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