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老人的海
如果是我,我会将《老人与海》的故事情节分成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老人出海前的状况,包括84天都未有收获、浑身是太阳暴晒的黑斑,两只手上都是绳索勒出的伤疤,又老又旧,像是常年没有水分滋润的干枯河道,除了一对眼睛还炯炯有神之外,这个老人的其他状况都不乐观。村子里面的年轻人嘲笑打趣他总是打不到鱼,而年迈的又为他叹息,老人一点也不在意,反而有个从五岁就跟着他学习捕鱼技巧的男孩对他很是爱戴和照顾。每天他们要一起将船拖上岸,收拾起船桅杆和吊钩,回到老人的住处,除了已故的老太留下来的东西,老人家里只有一张耶稣和圣母玛利亚的挂像。老人有厌食症,出海一天都只带一瓶水,但是男孩会去别处拿来一些简单的晚餐,和他一起吃。男孩跟着老人40天都没有收获,男孩的父亲对老人没了信心便要男孩去别的船。但男孩还是对老人非常尊敬,因为老人是他的启蒙老师,甚至还不允许别人议论老人接连没有收获的原因,运气不好又也许太老了。男孩对于这样的言谈感到生气,他据理力争没有也许,他不老,一点都不老。每天早上老人都会叫男孩起床,有一段他们之间的对话,男孩说:“你是我的闹钟了。”老人说:“年龄是我的闹钟。”这寥寥几字符合客观逻辑,同时也有些暗指,老人的年纪确实不轻了。
对我来说这一部分里面有一个场景让我格外感到近似朝圣的仪式感。在第85天的早晨老人叫男孩起床后,他们并肩行走着,一路上,黑暗中有些光着脚的男人在走动,扛着他们小船的桅杆。这个描述在看书时语言感受并未给我太多印象,但当我把1958年约翰斯·特奇斯、弗雷德·金尼曼、亨利·金执导的《老人与海》电影翻出来看的时候,这个场面的刻画显得格外庄严肃穆。
镜头里,远处的海边还只有一丝一丝的亮光,天还是黑的,但没有像午夜般的漆黑深沉,凌晨的天空是有点透的黑色,像是隔着黑色塑料袋往外探的时候撑开的一点松动的暗灰,有一些光透进来,但是非常少,却很均匀。天幕下的男人们,没有说话,赤脚扛着他们的桅杆向着海边默默走去,每个男人肩膀上的桅杆都斜靠着指向天,镜头拉远一些看所有男人前行的样子,每根在肩膀上的静止的桅杆平行地缓缓移动,它们也不说话,但又好像会说话只是默契地选择沉静一般,男人们还是没有言语,跟身边擦肩而过或者同行的渔民也同样保持沉默,路过老人房子时,棱角分明的巨大的剪影融化掉几个男人的身影,但过了一会儿,那些男人的灰色身形又一点一点地从房子的阴影里挪出来。先是桅杆的顶端进入视线,接着是男人弯曲着固定桅杆的左臂膀,男人的头,双肩和右手拖着的渔网和吊钩,光着的脚踩在坑坑洼洼的沙土里,深浅不一,有的地方的沙结实踩上去肩膀不会又太多明显的倾斜,有的沙绵软踩上去没有心理准备,男人的身体有会一下短促的失衡,但马上又恢复过来。行走的渔民们没有人去理会头顶疏朗的星星,没有人回头顾一眼熟睡的妻儿,每一次的出海都伴随着未可知的风险和挑战,渔民们大都只身前往自认为有鱼的海域,平静的海浪一波波地往前推送着,船在上面晃荡着,一些零碎的光洒下来也跟着晃荡。小船上的灯一盏接着一盏地被点起,借着微弱的光,可以看到老人饱经风霜却充满希望的脸。大海静默着推远一艘艘小船,慢慢地每一艘船之间的距离加大加宽,不一会儿,都找不到彼此了。
第二部分是关于老人与一条大鱼的对抗经过。这个环节里让我比较动容的是硬汉老人的柔情与孤单,老人将大鱼作为自己的决战对手的尊敬和他回忆在岸边酒馆里与一位黑人扳手腕僵持七天制胜的故事。这本书给读者的第一印象都想着是从中得到一些关于人生的启示,但是这样想就有点落入鸡汤的俗套中,我想换一个角度来写写老人的柔软之处。
在老人与大鱼僵持不下的三天里,老人的手一直紧紧抓着钓鱼索,眼睛死死地盯着水下的动静,在大鱼还未浮出水面换气的时候,老人在心里想象着这条拖着他在大海上航行一天一夜的鱼是什么样子,他突然对这条鱼产生了敬意,不论它什么样子都值得老人打心眼里佩服,首先这条鱼只是向前游而没有往下深入拉翻老人的船,其次这条鱼有惊人的毅力可以不吃不睡地一直挣扎着想要游走。大鱼浮出水面时老人惊叹于它壮硕的体格,但是老人仍然充满了斗志,虽然抽筋的左手暂时帮不上忙。这时老人与大鱼已经僵持了两天,得空喝了一点水,切了金枪鱼肉放进嘴里,等待着左手的复原,老人看到一只落在船边的小鸟,他开始怜悯起这只落单的朋友,想着它多大了,是不是飞得太久太远需要好好休息,是不是感觉到了不舒服。这里,铮铮铁骨里流淌出难得的柔情,老人面对整座汪洋大海的静默和海水地下寂静无声的对手,他会想念男孩的陪伴,会希望有个活物能说会儿话,吞噬人心的无声寂寞像是洪水般喷涌过来,但是老人不能过多地胡思乱想,他需要清净专一的凝聚注意力,他在战斗,还在战斗,但是看到一只停歇在他身边的毛茸茸的生灵,他似乎暂时忘记了他的境遇,从剑拔弩张的对峙中抽身出来去怜悯一只天外飞客。接着,老人又为这条大鱼担忧起来,它已经不吃不喝快三天了,尽管最后它还是会被老人无情地宰杀,但是老人想,谁配吃它呢?光凭鱼行为的光明磊落,举止的高贵尊严,没有谁配。可以看出老人对大鱼产生了惺惺相惜的感情,像是棋逢对手一般,两个决斗的勇士无论结局谁胜谁负,都值得对方最高的礼遇。
第三部分是老人大费周章地捕到了鱼,结果在返回村子的时候,四次遇到鲨鱼,大鱼被鲨鱼啃噬干净,老人为保护大鱼与鲨鱼奋力拼斗的场景。这一部分的描写是本书最惊心动魄的地方,同时也透出壮烈的悲凉。千辛万苦与大鱼对峙三天,没想到成为鱼肉的大鱼却被接二连三的鲨鱼撕咬干净,老人感到一种糟蹋侮辱,对大鱼和他本人的侮辱。老人之前想谁配吃这条大鱼?连人都不配,嗜血成性的鲨鱼倒成了最后的享用者。老人在与大鱼对抗的三天里已经疲惫不堪,再遇到饥饿难耐的水中恶霸照样抡袖上阵,以死相搏。一般人看到鲨鱼斗吓得双腿发软,更何况四次碰到不同的鲨鱼,有时来一条,有时两条,有时一群。结局是大鱼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赤裸裸的鱼骨,而老人回到岸边,体力濒临极限。
第四部分是老人回到村子之后,从男孩的关切,酒馆里人们的谈论,游客的对话中宣告着老人的失败与伟大。因为大鱼的体格,有游客误以为这条皑皑白骨是鲨鱼的残留,有经验的渔民一眼就明白老人经历了什么。单枪匹马完成大鱼的捕抓,保护大鱼不被鲨鱼啃净,大鱼的长条鱼刺被撕咬的痕迹,哪一环都会将人的力量逼到绝境。但此刻躺在报纸边沉沉睡去的老人,还在做梦,梦里是年少出海时路过印度时嬉戏的狮群。老人的胸膛里有一只狮子,同时还有一汪柔韧大气,不屈不饶的海洋,打不垮的人只能毁灭,嘶吼挣扎声不死不歇。大鱼,狮群,扳手腕的黑人,鲨鱼的身上都有老人的影子,我们说对手是体现自己实力的最好例证,你有什么水平的对手就能知道你有多少分量。老人的对手林林总总,但是他最害怕还是自己,除了自己没有谁能让他输,除非是他不想赢。
《老人与海》的故事里看到了太多的刚毅不屈,铁血情怀,甚至能联想到人生中对抗挫折挑战的态度问题。但是听梁文道先生的讲述,可以从海明威的个人性格来揣摩,是不是又可以升华到耶稣自诩的程度,其中有手掌被钉子钉了一下的暗语,背负桅杆又像极了背负十字架,特别是第一部分里清晨渔民出海的画面近乎裹挟些宗教的神圣感。作者的一生,传奇潇洒,放浪不羁,自视甚高,而这部最为人知晓的作品里展现出来的关于一位老人的内心世界里反而多了几分谦逊和善意。关于作者本人不好置评,但是如果想认识大海上的灵魂是如何对抗大海的,想膜拜一位风霜尽染的老人是如何战胜老人自己的,一个悲怆苍凉但绝不矫情拖沓、热血纯度百分百的好故事就够了。
老人对抗的海有一片在船底,有一片在心里。宽广纯净,残忍温柔。
以上。
既然都已翻到篇尾,想必还能入得您眼,不妨点个喜欢交个朋友。若需转载,请先简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