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自己的佛陀
记得宁静曾经说过一段特别惹人争议,甚至让很多为人父母的人很反感的话,大意是说那种被啃老的父母不值得可怜,因为孩子并不是生下来就是这样的,而是父母把他们教育成那样的,宁静甚至给出了一个十分具有情感色彩的词“活该”。
中华文明几千年以来将孝道放到了至高无上的位置,儿女对父母的回报放到了一个天经地义,毋庸置疑的位置。但是我们忘记了,孩子的出生其实并不由他们选择,所有的一切都是被动,如果可以选择,谁不想投入到一个有着充沛爱的家庭呢?在这样的家庭,父亲母亲人格完善,平和待人,对孩子关爱有家,不强加自己的意志和理想在孩子身上,关注自己的成长,而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这样的家庭,父母言传身教,使得孩子明白了什么是爱,什么是尊重,不畏强大不欺弱小;在这样的家庭,母亲总是情绪稳定,如沐春风,没有无休止的抱怨,歇斯底里的情绪崩溃,父亲总是深爱着母亲,支持保护着自己的爱人,孩子们茁壮快乐地成长;在这样的家庭里,虽然物质生活不甚丰富, 却其乐融融,满堂欢笑。在这样的家庭里,父母成了佛陀,在他们耄耋之年,孩子们可以自然而然学会用父母早年教给他们的方式赡养老人,给他们讲笑话,开玩笑。
而现实生活中,多少人尽管在赡养着老人,却因为压抑心底的愤怒而对父母冷淡、疏远,只是单纯尽养老的义务。他们不会用语言去指责父母教育的失败,但是行动却成了最有力的指责。不要责怪他们,他们如果没有经过学习,怎么可能知道如何去爱人,因为没人教会他们这项技能。
学会为人父母不是生而就能的本领,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学习和练习各项技能,如果你自己没有学会,你的下一代必然也学不会。等到年老体弱,需要儿女关照的时候,他们也只可能用你早期对待他们的方式对待你,因为你是他们最好的榜样。
每个人的原生家庭都不可能完美无缺,每个人都有或大或小的创伤。我们可以选择捂着伤口原地打滚,叫喊,也可以让伤疤留在那里,然后前行做更好的自己,丰满自己的人格。至少,我们可以让我们的下一代少一些伤痛,让我们的老年生活多一些来自儿女真心的爱和牵挂,而不是社会强迫在他们身上的义务。义务从来都是一个靠不住的玩意,毕竟我们在义务植树日的树苗没几根长得健康茁壮的,没人在乎土肥不肥,水够不够,只要栽下去就好了。
加油,每个已成为父母和将成为父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