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清晨,用拆书早报温暖你

拆书帮广州小蛮腰分舵早报Day131

2019-07-09  本文已影响0人  豪气口吞天

小蛮腰分舵早报(2019-7-9)

祝大家周二愉快,这是我们第133次早报

1、今晚有练武场,请各位新晋拆书家前去观摩过级

2、复议给我的反向思考——如何做一个跳出“我执”的观察家?(2)

上篇我们说到作为一个观察家,我们对于标准有了自己的认识,但同时也要避免把“我执”强加给拆书家,毕竟规范越多,创新的可能越少,而拆书法过级的运用最大的魅力就是灵活,无限可能!

那今天的早报继续来分享复议背后给我的反向思考的故事!

比如早期我一直认为TF2-3以下选how片段就对了,这个认知对不对呢?

要说对,也对,但也极大限制了一些可能性;

比如TF1-1就不限片段,只要I出致用步骤就好;

比如TF2-3只需要拆页中含有how,什么意思呢?

几种不同的理解方式:

1、光秃秃地how片段,一般的建议类的how,这类how一般指明方向(或方式),那么适合拆书家去细化步骤去拆解成(方法-可行动的指引)

2、含有案例,案例中可以提炼出how,并且书中后面也有作者的how。典型例子,比如《非暴力沟通》讲感激,前面有一段马歇尔博士的故事,紧接着作者给出马歇尔博士关于感激三步的方法(how)

这类含有具体how的案例,适合去做意译案例(细化步骤有点不适合在于原案例已经很短了,么有细化的必要)

3、含有案例,案例中含有方向类的how。典型例子,比如《关键对话》讲五步沟通法,在讲完how之后,作者又举了一个例子。

我个人觉得这个片段既适合做意译案例,也适合做细化步骤(因为5步大多是方向类的,可以继续拆解)

而这里可能大家得和TF3-1中含有概念的what的案例片段进行区分,因为这类片段适合概念讲解。典型例子《正面管教》中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的举例。(what)

其实大家有没有发现试着总结另外一层规律呢?

也就是从TF2-3开始,我们的片段大多是非how,拆解的空间更大,这里非how是指片段整体看不一定是how片段,因为案例片段的归属也是自成一类,可以含有how,也可以含有what

而且这类片段集中在沟通类书籍比较明显,比如销售类也不少(销售类大类看也属于沟通类)

那这种认知可以说比早期简单粗暴的how片段更包容一些,范围也更广一些,拆解的选择余地也非常大。

而这些如何来呢?从手册来,手册TF2-3对片段的要求只需要含有how,所有就有以上3种形式的理解。

而细化步骤和意译案例本身是没有片段限制的,只是我们很容易想到的是意译案例,所选片段必须先有案例,然后才可意译;同样的细化步骤首先选择的片段得先有这些关键词,才有细化的“可溯源”!

但what片段是否可以细化步骤呢?

完全可以啊!

那如果认知到这层,那么在TF2-4的技能组合搭配中真的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搭配,甚至去创造些不同已有固定范式的可能。

下篇预告  复议给我的反向思考——TF1-1的观察要点及重点考核推荐(仅个人观点)

内容供稿:豪豪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