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16)班
这是央视科教频道播出的纪录片。记录的是甘肃省会宁县第二中学高三(16班)2014年高考前夕的众生相。镜头无声,带给人们只有视觉的冲击,所有人物真实地生活在高考的巨大压力下,老师、考生、家长都被同一种无形的魔咒左右着,无助、无奈、疲惫、迷茫、慌乱、焦虑。这是一个只为高考而战的群体,所有的人都在述说一个煎熬而悲壮的故事。
班主任侯小兵老师,一个中年男人,从高一将16班带到毕业。镜头前,这个满口方言的北方汉子毫不掩饰地展现了他的火爆与热情,真挚和细腻。和许多高三班主任一样,他勤勤恳恳地带着一届学生,时刻为他们的学业和未来操心,课堂、办公室、宿舍,三点一线,不知疲倦,任劳任怨。
似乎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再熟悉不过的场景,但这部纪录片还是吸引我看下去,原因是:真实。作为有担当的媒体,央视科教频道没有做任何“技术处理”,相反,镜头里并不忌讳什么。比如:班上杀气腾腾的标语,每天孩子们一次次声嘶力竭地叫喊: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校长主任班主任时时刻刻宣扬的是赤裸裸的“唯高考”论调,高考是实现理想的唯一出路。班主任教育调皮的学生,掏心窝子地说:我打你打得少吗,骂你骂得少吗,罚你罚得少吗,都是为你好,为什么你就不明白呢?
镜头前,考生们的表现千篇一律,疲惫近乎麻木,压抑近乎崩溃,多泪水,少欢笑,奋斗的青春,苦不堪言的高考。
镜头的语言如此沉重,深深地刺痛了我。有些桥段看得我目瞪口呆,捏一把汗,又暗暗佩服央视的勇气。
最后一次班会课,侯老师面对朝夕相处的学生,动情地向自己曾经打过,骂过,罚过的学生说声对不起,希望大家全力冲刺,完成人生壮举。说声对不起,赢来全班热烈的掌声,合唱一首《朋友》,多少学生热泪盈眶。合影、签名、拥抱,不分男生女生,一切那么自然,自然得勾出你的泪水。
多么熟悉的高三啊,即使在千里之遥的甘肃,高考制度下的众生相竟也如此的相似,并无稀奇,跟我们曾有的高中生活、我们的孩子经历过的,现在的孩子正在经历的一模一样。那些周而复始面对高考的老师,一茬一茬含辛茹苦的家长,都在被时间反复复制,似乎没有尽头。
心生几个疑虑,放心不下。一是这个在央视镜头前坦言自己打过学生骂过学生体罚过学生的老师会不会引来媒体的口诛笔伐,教育主管部门会不会顺手追加一个处分?二是那个高考语文考砸了,流着泪说痛恨高三,后来幸运地被师范录取的女生今后会怎样面对自己的学生?三是那几个贷款供孩子上学,寄希望孩子考取大学,改变命运的家庭未来会是怎样的,上大学真的有用吗?
另:2016年泰州市中考语文作文是“ 让我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狼牙棒以为,这是一个伪命题。有多少学生会认同学习是件快乐的事,如此,逼着孩子说假话,这样违心的作文有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