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特么规定这辈子必须得找对象?
1
为避免才华侧漏,打乱写作的节奏,我把码过的字做了分类,按学习、生活、情感、技能、爱情汇总,便于整理素材、寻找灵感,同时也可以通过阅读量,估算哪种类型的文章更受欢迎。
我一度以为,天天为大学生献言献策,为提高他们的社会竞争力苦思冥想,我还是了解这个群体的,学生嘛,一定都关心学习,所以,围绕学习提供服务,聊聊怎样专注去听讲、如何科学做笔记、考研成功有秘籍,一定行得通。
但现实从不和你讲道理,都是直接打脸。所有文章中,阅读量最高的类型全都从属泌尿系统,手其实不受大脑指挥,生殖器官才控制你的眼睛往哪看,指头往哪点,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在受众面中永远一家独大。
所以,年轻人不要总怪老年人逼婚逼的急,这也是你一直最钟爱的主题,你不是不想把对象搞,只是不爱被人管着腰,像配种一样牵着跑。
聪明如你,也许已经猜到了今天的议题——请让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搞对象,但事实上,我们今天的讨论会走得更远一些——谁特么规定这辈子必须得找对象?
2
生存和繁衍构成了人类生活的两大主题。
为了生存,人类积累起科学技术,革新和建立越来越公正、自由的社会制度,人类进入了工业、法治、民主的时代;然而较之生存,人们对繁衍这一主题的关注和思考还远远不够,这是人类至今还固守着落后的生殖方式、血缘关系及不人道的血缘继承制的原因。
当社会走向民主、和平,人际关系趋向平等与合作,当社会迈向更社会化的大生产、大融合,作为社会的“细胞”(一种误导性的说法)托庇、延续了人类的家庭,再也不能容纳文明人类的新生命,人们万年咏唱的爱情,也将在这个时代走向注定的休止。
家庭,以其情感与习惯的、道德与制度的历史悠远的积淀,从生理到精神都还死死地抓着世人的良心,成为现代人挣不脱、不想挣的枷锁和梦魇。
历史的进步已经迫切地表现为这种新的革命:消灭家庭,不仅仅是捣毁家的外壳,还要彻底摧毁从家庭中衍生出的各种表面上美好、实质上邪恶的宗教和欺骗,使每个人由蒙昧走向自觉,由束缚走向解放。
解散家庭!取消血缘继承权!解放爱情!
多么义正辞严的声音!多么激动人心的呐喊!
3
上面这段话来自《独身主义宣言》,其打碎“家庭”这一社会单位的提议虽然有些过激,细想却不无道理。
从一妻多夫的母系氏族时期,到一夫多妻上千年的延续,再到今日一夫一妻制成为现代各国(其实也不是全部,为什么我没有生在多妻制的国度)共同认可的模式,家庭——或者所谓的家庭,其形态也经历了多样的变化和更改,但其精神实质却始终如一,即让个体能够更好地活下去。
女性占据的社会生产资料较多时,就会有多个男性依附于一位女性;男性在社会中处于主导和优势地位时,就会有多位女性从属于一位男性;当男女趋于平等,获取的社会资源相当时,我们选择强强联合,让组合后的新单位更具竞争力。
由此,在可以预见到的未来,甚至可以说就是现在,个别强大的个体,已经能够独立获得足够的资源过上理想的生活,完全没必要再去屈尊“凑合”,不必时时刻刻忍受生活中“另一半”的干扰和“胁迫”,从而过上一种新式的生活。
4
有人说你这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你有家有娃有娇妻,却在这里桀桀怪叫,号召我们没媳妇的别找老婆,缺男朋友的独身主义,其居心叵测,必须进行消毒检测。
其实,我并不完全认同《独身主义宣言》中过于激进的观点。
他们所说的……性,不过是一种生理机制,一种由DNA设定的兽性,人的理性的精神足以抵制性冲动的侵蚀;家庭,不过是一种生养后代的社会制度模式,我们完全可以用新的制度取而代之;爱情,不过是对性的迷信,理性之爱、人类友谊之爱、对人本身之爱,足以超越这狭隘、自私、本能的生理依恋……云云,实在是有些过头了。
人之所以为人,或许在于那种超越欲望与个体的理性,但你我又必须承认,如果彻底摒弃动物性的特征,人和只会做最优化判断的电脑又有什么分别?AI之所以不像人,就在于没有七情六欲,完全不会随机。爱情之所以美好,也在于不能推测预判,认为靠计算就可以找到最合适另一半的,案例请参考相亲网站。
5
我既不会为着急儿女婚姻乱窜的家长们摇旗呐喊,也不会立场鲜明地支持不婚主义。怎么过最好,只有自己知道,谁也没有歧视谁的资本,更无自觉高人一等的底气。
单身狗会狗带,活着只能被关爱?或许在不久的未来,必须靠找对象结对子才能活下去的,才是社会重点帮扶的一代。
我光棍我可耻,老给国家浪费纸?VR日趋成熟的当下,什么事情都需要两个人或许很快会成为过去式。线上能去除的欲望,非要靠线下场景解决,很可能,是因为你付不起上网费。
回首当年,开淘宝店根本就不叫职业,网红说出来只会让人露怯,但放在今天,两者都是成功人士,有高收入支撑的他们过得比大多数人都熨帖。
在互联网的强势冲击,高技术的不断洗礼,经济运作模式神奇变换的当下,将来谁歧视谁,真的不一定。
为了将来单身的不用鄙夷的眼神打量我们,请从现在开始,尊重不找对象的人!
6
当然,不婚主义、独身主义不是找不到对象,而是可以找到主动选择不找对象。
因为你我独立的人格,本来就不需要以婚姻去保护,反而更需要用不婚来证明。
婚姻不是穷极无聊后的无奈选择,亦不是从众从俗的随大流认怂,更不能是随随便便找个人了却残生。
不婚,只要合适,一样是完美的生活方式。
最后几句感慨有点用力过猛,让媳妇看见会有被独身的风险。
保险起见,加个声明——
本文观点纯属胡说八道,绝无真情实感,如有雷同,您是原创,我为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