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知识付费拐点,我是如何换姿势奔跑的?
在很多公开分享中,我都在反复安利一句话:做个少年,活在巅峰之前,并永远相信巅峰时刻尚未到来。
这句话来自趁早创始人,王潇,潇洒姐。
它有点鸡汤,但这半年,我基本就是靠着这句话,给自己鼓励。
我认为它更强调的是一种过程,因为永远相信巅峰尚未到来,所以没有一个具象的目标,一直往前就可以了。——我一直是这么理解的,也一直这样,埋头奔跑,但行好事,不问前程。

纯靠口碑传播,我的小作坊起步异常顺利
我没有具体的目标,比如我要做到什么量级,甚至我要赚多少钱。
但我依然全力奔跑,做到我能力范围内最好。
辞职做知识付费的几个月,前面一直非常顺利,不管是写文章,线上微课运营,还是个人品牌。
我从来不追热点,不做互推,也拒绝了所有广告软文,甚至都比较少去混一些同行的群,更不会链接大咖给自己带流量。——我只是踏踏实实经营好我的一亩三分地,认真写每一篇文,做每一次分享,每一个课件,认真地给学生点评每一份作业。
有时候学员不理解,她们替我着急,你的课这么好,就该赶紧去链接大咖,给你背书,赶紧红啊。——可能是性格使然,我嘴上说着“好”,也没怎么行动。
即便这样,我做得也还不错,我的公号文章打开率能达到15-20%,我的写作训练营一次次提高收费,从399,599,到799,但还是次次爆满。
筛选制的训练营,第一期2选1,第二期4选1。仅靠口碑传播,没有做任何公号以外的渠道推广。
靠着这样的结果,我也没有在乎什么是市场风向或者是要变得多红,有时候甚至觉得,也许这就是大家愿意follow我的原因啊,我要保持这种特色,管它市场变幻,产品是王道。
带着这样无比的自信,在第3期写作训练营招募之前,我跟学委团彻夜嗨聊,不仅聊具体的工作细节,还畅想着美好前景。
按照之前两期的推断,我们认为,这一次会再度爆满,而且会创造新高。
于是,在大家的怂恿下,我定了一个远超出预期的flag。讲实话,定下flag,我内心的os是:这帮人疯了,这显然无法完成。
但,同时,内心也充满了期待,觉得,也许我又要创造奇迹。
一路坦途跑得快,算什么英雄?
生活如果总是按你预想的发展,那不是太无趣了嘛——我猜上帝应该是这样设定游戏规则的。
是的,3期写作训练营报名链接发出后,并没有如预期的火爆。
2期训练营创造的记录是2小时之内报名满员。但第3期,满员足足等了1天。
那一天,对我来说度日如年,自我怀疑、无限否定、万分焦虑,各种坏情绪充斥着。差不多,那是我从百度辞职,开始加入知识付费浪潮之后,过得最差的一天。
我一直信奉,只要努力做到极致,口碑传播,肯定没问题,产品是王道。
前两期报名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当我期待着创造又一个奇迹,突然的这种击败,几乎是全身心的,360度无死角击败。

就在那天,我看到了三节课创始人黄有璨的文章:《这一波知识付费即将迎来拐点?》。文中提到一组数据,从4月开始,包括“得到”在内的,几乎所有知识订阅类产品,打开率出现大幅度下降。“李翔商业内参”、马东团队“好好说话”等明星产品也毫不例外。
文中最震撼的一句话是:头部产品尚且如此,中下游产品的境况就不难想象了。
看到这里,我突然释怀了,原来我踩在了时代的拐点上。后来我迅速向几个同行求证,得到的答案,完全印证了文中的观点。
之前接受一个采访,对方问我,你认为做自由职业和在公司上班,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我的回答是:做自由职业,你需要一个人,单枪匹马、赤身肉搏地去迎上这个时代,甚至扛住整个行业的变动。
——那一天,我对这句话又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而我,也不得不重新审视,小作坊阶段的异常顺利,这背后有几分是因为我,有几分是因为风口。
之前很多人问我,怎么做到学员招募情况那么好的?我说不出个所以然,只能自信或者说自负地认为:就是我的质量过关,口碑好。
现在想,这理由应该再加上重要的一条:刚好顺风啊。
那现在呢,突然就拐点了,突然就逆风了,怎么办?还是随遇而安吗?等待吗?还是酿好了酒,就坐在巷口聊天、喝茶、嗑瓜子吗?
心里的声音是:
这样就等着败啊。
一路坦途时的跑得快,算什么英雄;
一路逆风沙土路,依然加油跑,才是真豪杰吧。
于是,我转发了黄有璨那篇文章,并发了这样一段话:
第一次站在浪潮之中,感受深刻,对走向充满好奇,参与其中。
不确定自己会是度过泡沫期的人,还是注定会被挤破的泡沫本身。
但,参与时代,本身已经足够。
逆风,沙土路,那就换个姿势奔跑
从坏情绪拔出来,从“拐点论”的打击中抽离出来,理性思考,我决定放弃之前一路坦途时的奔跑方式,换一个姿势。
这一次,逆风。
说实话,我从未有过具象的梦想,更没有过虚幻的梦想,一直是一个稳健型冒险主义者。
但那一刻,我决定试一下那个,团队脑袋发热定下的flag。
我在微信群明确了flag,并请大家截图为证。如果完成,就奖励自己一趟跟好朋友的日本旅行。
我暂时放下手边做了一半的课件,从一个产品研发人员,转而化身成一名运营人员和销售。
我去跟平台谈合作,要位置;
我去给往期的学员发邮件;
我去设计传播的海报和文案;
我去发动所有的资源来推广;
我的往期学员和学委团冒着被屏蔽的风险每天转发。
——我们去做了,之前从未做过,之前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做的所有事情。
那几天,我在家里都很少说话,跟先生的交流降到了史上最低点。
我把所有精力放在了第3期写作课的推广上。那个几近疯狂的flag,就是我每天奋斗的目标。每晚10点,我会把当天的进度发到学委团的群里。
flag完成了20%,30%,50%,竟然70%,我靠80%了……
从一开始每天涨得非常慢,到后来慢慢有点起色,到50%,70%,我们差不多是一天天看着数字涨起来。

看着flag在召唤,看着富士山在招手。
当路途不再平坦,换到了逆风沙土路,我切换了奔跑的姿势,哪怕这个姿势,我并不习惯。
但,这件事情,真正让我开心的,反而不是这一次的flag完成,梦想实现。
真正让我开心的是,我用行动去对抗了知识付费这一次的拐点,去迎上浪潮的变幻。
我没有停下来焦虑,也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破罐子破摔。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整个团队,都get了非常多新的技能。
如果说我们以前只做课程研发和社群运营,那这一次,我们第一次,尝试推广和销售,尝试把我们认为质量很好,推广出去完全不丢面儿的课程,大大方方,闹闹腾腾地推广出去。
冒着被拉黑的风险,但问心无愧。
在一次次的夜里12点,早上7点,我们十几个姑娘,跨越7个城市,纯粹靠线上沟通,完成了一个个运营方案的细节讨论,推敲定稿。
我经常早上起床收到她们半夜2点发给我的方案;
我经常被她们催促到点发数据截图;
我经常被她们@说,昨晚梦到我又在群里发布号令。
到中途的时候,我觉得flag早已不是我一个人的。
这一次的拐点,不但没有让我沉沦放弃,反而让整个团队完成了一次非常棒的转型。
行动,永远是化解焦虑最好的方式。
即便逆风,如果你不放弃,跑下来就是一片新天地。
从未在浪潮中,还谈什么“正年轻”
2016年11月,当我从百度离开的时候,我完全不知道自己会做写作课,更不知道自己会参与一次具有时代标志的群体事件。
我从来也不是一个特别爱赶潮流的人,唯一的优点是,觉得可以做,那就先做起来,没想过太远的未来。
以至于到现在,我都抵触别人说我是新媒体创业者。
可能我从心底里,不确定、不相信,自己有什么参与时代浪潮的能力和运气。
但,这次的事件,让我改变了看法。
潇洒姐说,我们要做一个少年,活在巅峰之前。我天天拿这句话打鸡血,自称内心住着一个蓬勃的少年,每天都希望自己更有活力,更年轻,生怕被归为老年人的行列,被这个时代抛弃。
但,如果我都从未在浪潮中参与这个时代,只是做一个边缘人士,甚至观光客、吃瓜群众,算什么年轻人啊,谈什么热爱,聊什么情怀,做什么少年!
真热爱的话,管它顺风逆风,管它风口拐点,就是上啊。
这个姿势不对了,那就再换一个。
换了一个不行,就再换一个。
虽然,我此刻依然不知道,在这一次的浪潮中,我会是最后被挤掉的泡沫,还是顺利度过泡沫期的幸存者。
但,结果真的不重要。
当下的每一天,我都在全力以赴,all in地去做这件自己喜欢的事情。
每一天都是少年ing~
如果有一天,我作为泡沫被挤掉,这段时光也早已是一段牛X闪闪的回忆。
这一次文叨叨写作训练营的招生:
私教班学费799,筛选制,招募40人,2选1,经朋友介绍报名占比为总数的90%。
大班学员报名人数已经无限接近那个疯狂的flag,有很多学员听完第一课,报名预定私教班。
——如果没有这组数字和事实,这篇文章就是一篇空洞的鸡血,毫无价值。
如果你愿意在我奔跑的路上,至少为我加加油,请帮忙转发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