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散文随笔专题投稿散文

我家在那里

2019-03-31  本文已影响9人  随园随笔

“六一”未到,幼儿园便先后给孩子们发放了食品和沙滩玩具,于是乎,节日的气氛便由这些花花绿绿的小物件以及孩子们因兴奋而显得有些发红的笑脸染得越发浓郁起来。适逢周末,儿子一改睡“大大的懒觉”之惯例,早早地起床,穿好衣服,还煞有介事地在穿衣镜前仔细地审视着自己的小身子,良久,大约是满意了,遂一屁股坐在地上,穿他那双早早就备好的小凉鞋。

屋外,阳光正好,灿灿烂烂地撒得到处都是,让人忍不住想起那叫做“烈焰红唇”的酒,浓郁、热烈,拒之不恭,受之不起。我暗暗地怜惜着自己捂了一冬刚觉有些白暂的皮肤。过分的热情有时难免会让人心慌气短,忍不住叹息一声,用一方小小花伞为己撑一方荫凉。回眸见儿子欢天喜地的模样儿,象极了正在草地上撒欢的小狗。

这样的景致常常容易使人因迷惑与快乐而放松了先前绷紧的弦,我放任着儿子一会玩碰碰车,一会跳蹦蹦床,儿子是快乐了,可很快我就心痛了,次日傍晚,儿子便因近40度的高烧而住进了医院。

一边怪责着自己的漫不经心,一边懊恼地牵了儿子的小手,随护士走进病房,可一进门,我便惊异于重新装修后病房的优越条件:洁净的墙壁:卡通图案的窗帘;正对着两张病床且呈微微的斜角的电视;病床之间淡绿的隔幔;床头上方一枚小小的日光灯……

想想从前住院的时候,有时早早醒来,怕惊扰了病友,黑黑的夜里便只能大睁着双眼出神发呆,如今可好了,隔幔一拉,顺手拧亮床头的台灯,便轻轻松松为自己创造了一方小小的天地。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比我们要优越许多,再好的条件似乎也不会令他们产生多少感恩之心。

俄顷,护士拿了吊瓶进来,为儿子打上吊针,儿子仰着小脸,看着药剂一滴一滴地落下,老成地叹口气,唉,今天看来是回不了家了。

我暗自发笑,儿子这样的反应本就是意料之中。从小,他就对家表现出一种特别的依恋,记得那年搬新房,大人们欢欢喜喜地收拾着衣物,将小物件陆续打包,年仅一岁半的儿子坐在床上,警惕地看守着他的玩具,然而末了,终因势单力薄,只得以嘹亮的哭声表示抗议。

偶尔去姥姥家玩一玩是可以的,但过夜却绝对不行。为此,姥姥着实有些不甘心,遂以儿子心爱的小糖人为饵,威逼加利诱,终于迫使儿子同意“明天再回家”。

可答应归答应,一拿上小糖人,儿子便跟在姥姥身后,和尚念经般一个劲地问:“什么时候到明天啊?”

姥姥解释说睡过一觉就到明天了。儿子释然,当夜早早上床,等待着他的明天。

第二日,儿子张开眼,便兴冲冲地问:“姥姥,明天到了吧!”

姥姥大笑,现在是今天啊,要到明天还得睡一觉呢。

儿子急得几乎快哭了,怎么还不到明天啊?我要回家。

如今的儿子,早已分得清明天与今天的区别,可对家的依恋却是有增无减。

是夜,万簌俱静,儿子打完吊针,倦意加药力已使他悄然垂睫睡去。可是,我却辗转反侧,久久无法入睡,不知为何,心里不期然地惦记起了另外的一个地方,那里,有一点点乱,还有一点点吵,然而,却任我走到天涯海角亦走不出去。

想想在家的日子,被一应的家务琐事缠身,总是暗暗祈祷有放风的机会,偶尔出差,便谢天谢地忙不迭地收拾东西出门,可要不了几日,却又归心似箭起来,接二连三的电话只是为了能够听听家人的声音,继而在电波中感受一下家的气息。

第二天,儿子的高烧退了下来,当晚便怎么也不肯再住在医院里。

想想这么好的病房条件,再加上儿子病情尚不稳定,我略有些犹豫。可思想工作做了半天,儿子却铁定了主意,怎么也不肯妥协。不得已,在征得医生的同意,并且许诺次日早早地来医院报到后,我接儿子回家。

内心里明白,真正令我妥协的,一方面是我对家的牵挂,而另一方面则是儿子小小心灵本能的对家的依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