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教人如何炼铁的书?
2020-03-13 本文已影响0人
悄然Edward
![](https://img.haomeiwen.com/i1758013/6879811e338530ef.png)
精神的自留地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有一个情节提到《钢铁是怎样练成的》这本书,描述的大概是孙少平看到一个亲戚家有本用来夹鞋样的书,当时在那个贫瘠的年代,他以为是一本教人怎样炼钢铁的书,但是后来借来一看,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儿。不过令人庆幸的是,他的那一道通往幽深世界的精神的大门也在缓缓打开。
在他那个年代,家里边能够吃上白米白面是一件极其奢侈的事情。在学校食堂里根据菜的优劣等级划分的“亚洲菜”、“欧洲菜”、“非洲菜”面前,因为囊中羞涩,他只能在别人都吃完的时候偷偷走进食堂去捡些残汤剩饭来吃。很多个时候,在这样一个长身体的年纪,往往因为营养不良而头晕眼花,但是他在学业与农活繁重的境况下偷偷读的那些书,在无形之中支撑着他,使他拥有了某种力量感。
钱钟书曾经对经典有这样的看法,他的意思是经典有二:可读性与可再读性。简言之,可读说明好,可再读说明是真的好。当然,只有那些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书,才能有幸存活下来,有些书之所以能够历经千年而通过不同的印刷载体呈现在大家的面前,其实是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在进行着一场无声而浩大的接力,我把它理解为一种充满爆发力的薪火相传。流传下来的这些经典,正在为每一个人的精神自留地做准备。对于喜欢买书者而言,那些好书正眼巴巴的看着匆匆路过的每一个行人,就是在确认眼神,心里早已备好了台词:“爱我,就把我带回家。”
小时候大声背诵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现在看来,又有了新的含义,在精神的那块地里,应该种些什么呢?突然想到一句歌词感觉比较贴切,“种桃种李种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