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移动产品PM微信小程序(应用号)

关于微信应用号的一些思考

2016-01-25  本文已影响1681人  Mr_茶客
张小龙.jpg

我真是不擅长起标题啊,所有思想总结就都以“关于……的一些思考”来表示了...
之前没太关注微信应用号不过我知道能让张小龙亲自说的东西都是具有极高价值的所以闲下来了还是得好好想想。如有说错的地方就当是妄言吧,还请指正。毕竟张小龙是前辈,也是大神,揣测他的思路对我们这些小白真是能受益不浅的。

关于微信做应用号这件事其实简单说来需要思考的无非是这么几项:

微信为什么做应用号

张小龙在2014年年末的时候有过一次演讲(张小龙:微信公众平台的八大法则),里面讲述了微信公众平台的产品设计理念;而前不久他的公开演讲再次阐述了微信的产品设计理念,并引出了微信应用号这个新东西。
我们可以发现这两次的演讲核心理念是相似的,也就是产品的核心原则,不过经过两年张小龙对于这个理念理解的更加清楚透彻,也想到了更完善的产品边界。
我认为微信做应用号主要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为什么微信能做应用号

应用号对微信和用户都会有什么影响

其实刚刚也大致提了些

微信早期版本(图片采自网络).jpg
但这里的“+”更多算是一种APP link的导入,而后不知在第几版中就把这个功能删掉了(我记得在2014年的时候还是有的)。
公众号和服务号中,其他企业的服务都是以微信的自有原则为基础来与用户进行交互的,相比上述方式更加贴合微信的产品形式。
因此应用号应也是秉持的此原则,并且以用户价值为先。
曾经有人说微信越做越重了,也有人说不是一个APP只解决一个问题最好么,但说实话,当微信有了这么多功能以后仍能保持着以社交为核心的去中心化实在是不得不让人佩服其团队对于功能架构的把控。微信解决的也是一个问题:打造一站式生活服务平台嘛~而且从其产品形态上其实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微信涵盖的内容越来越多,理论上讲是越来越重,不过一方面由于功能架构的原因,另一方面由于去中心化的方式,使得其解决问题的方式依旧是简洁而优雅的,这也就是我之前说的,虽然我们知道这片森林里有非常多的物种,可是表面上看起来是那么的不起眼,你只能看到森林,只有当你希望看到猴子的时候才会发现这里有猴子,偶尔也会突然有只松鼠出来给你一些惊喜,同时让你知道这里是有松鼠的。

当然,这事儿最终能办到什么程度还是看微信自己的想法。不过我认为应用号不同于公众号和服务号的地方在于符合这种用完即走的轻体验的产品大多都是有消费环节的,搜狗这种搜索引擎也没问题,但是内容型的需要较长时间的沉浸体验因此不适合此类行为(公众号中内容较少,读完还能回来继续聊天,可是内容型产品内容甚多,读起来就不容易出来了)。因此对于中低频消费类应用而言,个体或社交关系是触发行为的起点,消费是终点,从起点到终点的这一条路径如果都可以在微信中完成我认为这还是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的
不过其实,支付宝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做了这件事情,我觉得能给微信一些可借鉴的经验。支付宝首页上已经有很多我们常用的叫车、点外卖、充话费等服务,只是没有把这个平台做成一个开放生态罢了,不过服务形态已然非常丰富,甚至连挂号就医、加油、教育缴费都有。我不知道非PM的用户是否清楚的知道支付宝有这些功能,但是至少它是把这些功能放在明面上的,相对于微信应用号的“”待发现“”状态而言,这是能够让用户更有可能知道这里有什么服务的,不过不同的是支付宝是对个人用户而言的,用完真是即走,别人不会知道你用过。微信有着社交流量在,因此虽然去中心化使得这些应用被隐藏但是应用自身也会设法获取用户关注,社交传播也会让更多人知道,因此曝光率比支付宝中的服务要高,这也是基于社交关系链的好处。
除了使用和转化率以外还有一点值得关注的是,对于买电影票、点外卖和叫车等有多个服务平台都在做的服务而言,我确实在支付宝上使用过,但是有时候会通过比价发现其他APP上的价格更低因此去其他APP上消费了,并且对于滴滴而言,通过Native APP我可以看到地图的位置,这也是不在支付宝上叫车的原因。不过支付宝是限制了这些应用种类(因为不是开放的嘛),但是微信不同,微信鼓励第三方加入,因此它可以支持各种应用都来应用号中,哪个价格更低就能从哪个途径买(但我有点好奇微信里面会让别的产品卖电影票么),但对于滴滴出行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不能调用地图,如果应用号也用的是hybrid APP的一般方式的话或许这种硬件调用问题都不能解决,对有些APP而言还是会有影响的。

总之,我认为微信对连接一切的努力和对保持产品简洁所做的努力就如同当年乔帮主对机器内的复杂和用户操作的简洁所做的努力一样,都是让用户在平时觉得它很好用,遇到问题了发现它居然这么好用!
应用号虽然不会主推,但在一款成熟产品上所做的产品逻辑链上的修改,我认为是有着极高研究必要的,欢迎探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