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试题

试题(18)南乡子•送述古

2020-04-20  本文已影响0人  青枫飞燕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试题。

南乡子•送述古①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②。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注】

①述古,陈襄字,苏轼好友。熙宁七年(1074),陈襄杭州任满,移任南都(今河南商丘南).苏轼作此词送别。

②唐·欧阳詹《初发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城、人皆不见。此处稍作变化,谓见城而不见人。

3、临平山,在杭州东北。苏轼《次韵杭人裴惟甫诗》"余杭门外叶飞秋,尚记居人挽去舟。一别临平山上塔,五年云梦泽南州。"临平塔时为送别的标志。

这首词中“荧荧”一词极具表现力,请结合语境,作简要赏析。

【试题答案】

(1)“荧荧”,运用叠词,富有音韵美.(1分)既指残灯斜照之光,又指泪光.(1分,写出一个即可)生动表现出作者因思念友人而独守孤灯,彻夜难眠的情状.(1分)

【试题详解】

(1)“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的意思是:今夜残灯斜照,微光闪烁.此处的“荧荧”用来形容残灯.晚风凄清,枕上初寒,残灯斜照,微光闪烁,这

些意象的组接,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烘托了作者的凄凉孤寂心境.“荧荧”是叠词富有音乐美.

这首词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试题答案】

借景抒情,(1分)借清冷孤寂的哀景,表现出作者在友人离别后的感伤之情.(1分)

【试题详解】

词的上阕写诗人一送再送,直到回头不见城中的人影,而那临平山上亭亭伫立的高塔似乎翘首西望,不忍郡守的调离.这种从眼前实景落笔而展衍开去与由景入情的写法.下阕借晚风凄清,枕上初寒,残灯斜照,微光闪烁,这些意象的组接,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烘托了作者的凄凉孤寂心境.所以本词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