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
昨天(10号)上午9:00语文空中课堂直播完,我心里五味杂陈。语文课刚一结束,我们就召开了电话会议,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没有吃饭,没有喝水,更不用说上厕所了。众所周知九语的老师是全校平均年龄最大的。(51岁,呵呵暴露秘密了)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和速度慢,眼睛不好用,但是我们的工作热情不比任何人少。8号下午就开始集体备课,因为大家缺少设备,不懂技术,课备得口干舌燥。为了给学生备好第一节课,九语的七位老师可谓马不停蹄,一天下来都在研究怎样直播,不懂的大家随时留言。直播时,我想他们忘了了腰疼,忘记了眼花,忘记了饥饿。教师的职业让他们的眼里只有学生。当我看到顾晓敏老师的备课环境时,我的眼眶酸了,这是一个50多岁的老大姐,为了追随电脑的脚步,就蜗居在那么狭小的空间里;教研组长程钧老师,随时给我们解答疑难问题。当第一节课播出后,真真的不知道,我们的老大哥老大姐们默默付出了那么多,但他们从不说也不抱怨,话语里满满的都是正能量。
疫情肆虐,也“成全”了我们。“保守”的刘老师终于有了微信,顾老师家“坏”了多年的老电脑终于修好了,不爱用电脑的程老师也时刻守在电脑边了,鲍老师家的电脑也有声了,为了备课高老师的腰也“好”了,我和昭昭的电脑技术也与日俱增了。足不出户的日子里,九语的老哥哥老姐姐用知识和热情点亮了生活的一片天空。
在家直播已近两周时间,对于九年级语文组的老师们来说,似乎每一周都伴有一个“主题词”。如果说第一周是“钻研技术”,初步掌握了“钉钉”的操作技巧,能够顺利直播;那么第二周的主题词就是“研究教法,做好培优”工作。“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屏幕似乎阻挡不了九语人的拼搏干劲,我们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备课会开了一个又一个,每一次会上不仅能够让我们彼此看到熟悉的面孔,重温“战友”的情谊,更能让我们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备课组长程钧老师,一马当先,勇挑重担,她对中考复习思路的脉搏把握精准,尝试每节课一个小古文阅读,对培优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久不“触电”的刘福玲老师是个精益求精的人,她总是在提升学生素养方面下足功夫,最近发现了许多名著阅读的好方法。高云洁老师和鲍晓有老师似乎总有一颗青年人“不安分”的心,总是不断强迫自己接触新鲜事物,不断改进教学模式,课堂直播和电话会议双管齐下,将家校本设计得缜密而有条理,对于学生的作业紧追不舍。我们组出了名的“拼命三郎”顾晓敏老师,一干起活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拼命了。为了给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呈现高效的课,她做课件一直到凌晨三点。我和崔艳昭老师孩子都小,网上流行一句话“这么小的孩子,他能干什么?的确他干不了什么,但他能让你什么也干不了。”为了备课,为了批改作业,我们只能在孩子睡了以后干活,在孩子没醒之前干活。“披星戴月”是我们的常态。唐校说老师们在家搞直播比在学校还累,的确是这样。我们没有技术支援,我们与学生隔空相望。但我们又“乐此不疲”。能够在“疫情”当前,医护人员冲往第一线的当口发挥我们的作用,这是一名普通教师不普通的担当与情怀。在课堂上,我们总是用语言教育学生,在屏幕前我们用实际行动为他们上着一堂又一堂的课。屏幕相隔,我们什么也看不到,但我们能感受到学生们求知的欲望和那份跃动的热情。这就够了。“使命”让九语人对语文对学生“痴心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