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入灵魂5步法,让文字有神
【趁早·写作100天】Day 17 一股真气不散
新单元的开篇,我们出发去一个新的里程碑。
在第一单元,我们像女娲造人一样,先捏出一个骨架;
在第二单元,我们主动汲取营养,拥抱灵感,为骨架注入血肉;
第三单元,来到体裁博物馆,我们开始追求审美,让文章拥有灵魂。
和我们的生活质量最相关的四种主要体裁:散文、诗歌、小说、剧本。
真正的生活质量来自于那些能让我们共鸣,能打动我们,能让我们产生心流的文字,这些文字是连接心灵的文字,是审美的文字。当我们的灵魂时刻得到滋养,我们的灵魂也必然经过这些体裁创造出动人的文字。
我们在体裁博物馆的行程是:一天跟随导游参观,一天游览。也就是第一天学习,第二天练习。观看和亲自上场交替进行,学习-感受-体验-实践,是最佳学习循环。
先来看散文。
从广义上来说,散文指的是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文学作品和文学体裁。也就是说,散文包括杂文、随笔、游记、报告文学、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像杂文、随笔等文体开始自成一派,而散文很难像小说、诗歌、剧本一样,在学术上有一个清晰的界定,很多知名作品的体裁,在文体的划分上都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的。
四大体裁之间,一直存在着交叉,比如有散文诗、散文小说、诗歌剧这样的分类作品。
常见的散文,有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取材也非常广泛灵活,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篇幅短小、情文并茂。从字面上看散文的特点就是一个“散”字,下笔行文,就如散步时的聊天,写作者的真情流露淳朴自然、舒展自如。
关于散文,有一段精彩论述:“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事判事之际。”散文的阅读与书写,都会给人轻松之感,心旷神怡,润我无声。
散文和我们的生活最为密切,书信、笔记、随笔、微博、朋友圈等都属于散文范畴,每个人都活多活少接触并创作过。每天的点滴心绪、日常事件、内在感受,但凡形成了文字,就是散文。
散文创作的前提是真实坦诚,在此基础上需要讲究布局、提纲和方法,做到“形散神不散”。
散文是作者本人的感情表达,散文的两个主要元素:湛醇的情绪和超越的智慧(钟敬文《试谈小品文》)。与其他三种体裁相比,散文最接地气,最好上手;想要写好,却最晚成。
为散文注入“神”的5个方法:
1-必须真诚,掏心掏肺地书写,将确定的感受和情绪,做忠诚的表达。
2-书写对象要有神,我们要认出这个神,描绘这个神。
写作的要义是,你写不好你漠不关心的东西。对它感兴趣,爱它或恨它,日夜揣摩、观察、想象,让它在笔下立体和鲜活。丰富有情、深情或薄情,都有得写,最怕迟钝麻木毫无感受。
3-开头结尾要有神。
开头吸引人,结尾有余韵。
4-结构要有神。
好散文应该是弹出又归位,舒卷收放,有度且自如。列提纲和左右脑写作法,可以帮我们把握好提纲挈领和细微之处的转圜。
5-要有点睛之笔。
每一篇文章都要有1-2句成为文章的落笔,即金句。
神是精神,是灵魂,是一股真气,是一种笃定。当它聚焦在一篇文章里,就是一个非常具体的认知表达。当我们写到千里江山、清风明月,读到我们文字的人,会感同身受,产生共鸣。
爱与成长,至死方休。每个阶段都有情绪与智慧的积累,值得表达和与人分享。时间到了,经历到了,故事到了,下笔如有神,是水到渠成的事。
2022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