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随笔记中国传统文化想法

大隐隐于市

2024-10-07  本文已影响0人  延平延微

朱熹说:“大学者,大人之学也。古之为教者,有小子之学,有大人之学。”

他认为,“大学”阶段,应该是在15岁以后。

中国传统的“小学”更侧重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而“大学”则侧重于德行、智慧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虽是千年前就已经得到共识的道理,但现代的教育却无法将此理念落到实处。说是减负,减来减去,内卷却越来越严重,小孩子的负担也是越来越重。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所有家长都不愿意看到的情景:感觉孩子太累了,本该骂的,本该打的,都不能了,一是不舍得,二是怕孩子受不了走向极端。由此造成的后果就是,为了孩子能有一个好的升学前景,家长忍,老师也不敢管,怕出问题。

本该培养孩子行为习惯的小学阶段却变成了为了初中高中的升学而不得不进行各种内卷操作。

学而优则仕本没什么不好,仕,就是成为国家的工作人员。人人有志于成为为国效力的人员本应该是好事,但关键的问题是,这些学子们想成为“仕”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想着能为国效力,而是因为想着弄一个金饭碗,工作轻松一点,日子好混一点。

在如此浮躁的情形下,所谓的“隐士”则不可能出现。

所谓“隐士”,实则为具有很高能力之人,由于不想受到世俗的纠恼而做出的一种相对低调的行为。

“大隐隐于市”,说的是真正的隐士并不是简单的隐居山林,不问世事,而是说,在纷烦的世界里,他们能够依靠自己的修为,让自己的心境平和下来,不过多的被世事纷争所拖累,而利用自己的智慧,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大凡得以青史留名的,并不是隐居山林的能人,而是能够参透世俗,却也能够在世俗中摆脱困扰,清静自身,是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