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黄帝内经中华文学

中药——伍拾伍:地榆

2020-12-21  本文已影响0人  一曦霜月

地榆

别名:白地榆、鼠尾地榆、涩地榆、赤地榆、红地榆、山枣参、水槟榔

性味:微寒;苦、酸、涩

归经:归肝、大肠经

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

用法:内服煎汤,6~15g,鲜品绞汁,30~9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捣汁涂,或研末撒。

禁忌:虚寒性出血证禁服,血虚有瘀者慎服。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纺锤形或圆柱形,稍弯曲或扭曲,长5~25cm,直径0.5~2cm。表面灰褐色、棕褐色或暗紫色,粗糙,有纵皱纹、横裂纹及支根痕。质硬,断面较平坦或皮部有众多的黄白色至黄棕色绵状纤维,木部黄色或黄褐色,略呈放射状排列。切片呈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

产地:浙江、江苏、山东

地榆是一味中草药,其性寒、味微苦、无毒,归肝、肺、肾和大肠经,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培清养阴、消肿敛疮的功效。地榆很少单独用药,一般都是联合其它中草药组成复方制剂。临床上常常会在用在一些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的方子里,比如治疗痔疮,治疗妇科的炎症和出血方面会用到地榆,或者地榆炭。

(仅供参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