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读书心得?
一、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分别是什么?

读书笔记,重在“笔记”这两个字,基本属于原原本本的摘录书中的观点和片段;读书心得,重在“心得”这两个字,重点不是照抄原文观点,重点是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之后总结出来的观点。
二、为什么要写“读书心得”?
读一本书,如果没有一个读后心得,或一个思维导图,或一个简单的总结,或与朋友分享主要内容,那么这本书就是白读了。
有句话叫:不输出,白读书。
写读书心得需要动脑子的时间比较多,以输出为主,动手写的那一刻就是主动思考的开始,把思考的产物记录下来。一边是自己主动思考,一边是自己的原创。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现在的书籍满目琳琅,怎么读书,读什么书也成了一个疑问。
现在知识快餐的时代,有的人可以一年读100本书,甚至一天一本书。个人不提倡这种速食的读书方法,因为学到的知识太多,还来不及实践,又要再继续读下一本书。
每天像猴子掰玉米,掰下一个玉米,刚把玉米棒子的外皮拨开,还没来得及吃一口,就要抓紧把它扔到背包里,然后继续掰下一个玉米,这样呆了一段时间,背包里全是沉甸甸的玉米,但是又很饿。
书读得少会焦虑,书读得多了也会焦虑。读书之前需要留意的是,我们需要从这本书中获得什么?
三、如何写读书心得类的文章?
第一步:选择书籍
可以选择两种书籍:一种是通用书籍,一种是专业书籍。
通用书籍是指各行各业都可以阅读的书。比如《论语》、《道德经》,经典的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不同的时间阅读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专业类书籍,是指和某个专业相关的书。比如你想学习时间管理,你就选择时间管理主题相关的书,然后写相关的读书心得;如果你想学运营相关的,你就选择运营主题相关的书,然后根据书中的理论案例,结合自己的理解,写读书心得。
第二布:套用写作模板

根据上面的公式,可以写出读书心得了。
比如《论语》中的一句话,
1、原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我的搜索和理解
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此”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之佐证。所谓“学”,就是读书。所谓”思“,就是对于问题的思考。学和思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不是单一的。只读书而不思考,会没有主见,也就是”好读书而不求甚解“;只思考而不读书,容易陷入绝境。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3、我的运用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没有收获;只思考而不学习,没有好处。”
学习是搜集信息资料并应用于实践的过程,思考是对外来知识进行生产加工形成自己知识的过程,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一个完整的学习流程如下:
a、通过各种方式搜集信息(闻);
b、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形成自己的观点(思);
c、把自己的想法应用于实践(行)。
只学不思是生搬硬套,忽视差异;只思不学是纸上谈兵,脱离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