剽悍财富行动营

成长记录:22天,我为什么疯狂?

2020-09-01  本文已影响0人  潘峰_3a03

成长记录:22天,我为什么疯狂?

作者:极致一连3排 潘峰

在21世纪的今天,

学习,已经像空气一样,

成了我们进阶的必需品,

有关学习很有意思的一点就是,

虽然你看完了一本书,

但如果你不表达出来,你渐渐就会忘掉,

好的学习方法,

它应该像空气一样,

24小时给我们提供进阶最重要的资源,

但我们甚至意识不到它的存在。

所以有时候,我自己也很怀疑,

我真的会学习吗?

如果是真的会学习,为什么还没有进步呢,

如果这个过程,在我自己的眼里都充满了无聊和劳累,

为什么不去做别的事情呢?

因为想进步呀!

我很讨厌每天晃来晃去祈求灵感的感觉,

很很讨厌关在房间里,一个人读书的感觉,

我很讨厌坐在电脑前面,一条一条文章的感觉,

但是我很喜欢终于想到一个好想法的感觉,

我很喜欢写出大家都喜欢的稿子的感觉,

我很喜欢文章成为“优秀”的感觉,

但他们都是“学习”这件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

没有劳累,就没有安睡。

      这篇成长记录,我构思了四个主题,删改了近20遍。即使这样,我还是不愿意多看一眼最终稿。回头看看,连我自己都被吓一跳!这22天到底经历了什么磨难,让我这般疯狂?

        很多人都觉得一天看一本书输出一本书很难,我也有一样的感觉。可我最快30分钟就能完成,你相信吗?

      其实我也不敢想象,直到我加入思启组。开始尝试脱离书本去输出我认为已经学到的知识,跟老铁们碰撞思维。从那以后,我一天输出一本书没有问题,最快30分钟出稿。

      思启本质上是提出问题,大家同样的时间读同一本书,而我还需要提出问题,引发大家思考,给大家出稿提供思路。

      记忆尤新的一本书《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我负责后半部分,当时我认真学习并梳理了“顶层设计”这个概念,说实话,书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概念,我在脑海里组织了而我需要通过一个问题,引发思考,让大家明白这个概念。我的思启时间到了,开场简单寒暄以后,就抛出了我的第一个问题。

大家知道什么是“顶层设计”吗?

“不知道”有人回答。“顶层设计就是设计顶层”也有人回答

“顶层设计不是设计顶层,而是在每个层次的设计中都包含顶层设计”我接着说

“那到底什么是顶层设计呢?”一位老铁打破砂锅问到底

“!@#¥%……&*()”我原本认为我非常清楚的概念,突然也变的模糊起来,模糊到我无法准确地用文字去表达出来,这个概念即使到现在我也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但这个问题在我的心里扎下了根,我永远忘不了这个问题。这一次思启给了我极大的触动,同时也改变了我对学习的认知。

        所见即所得这个道理在我的学习上行不通,有些知识点我认为的掌握,其实是知道,说白了就是当时留存印象。这种学习极其肤浅,付出时间相同,收效甚微,而且无法对自己产生实质性的帮助。

        放下书,去与别人交流和碰撞,去践行我认为已经掌握的知识,我们会有更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我们更好的去学习的方法。

        这22天的思启工作让我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比如成长记录,我拟好的标题

1、顺着大脑的指引;

2、从无序中找到规律;

3、行动营对我的影响;

4、22天,我为什么疯狂?

我尝试着从能想到的每一个切入点去寻找线索展开文章,看似疯狂的举动,实则是一个不自知的习惯在逐渐形成。

为什么疯狂?

我为突破自己原有认知而疯狂;

我为能全力以赴完成每件事而疯狂;

我为在行动营中收获的习惯而疯狂;

我尽己所能去践行极致利他;

我全力以赴去投入学习;

我不求结果去完成每一件事;

在习惯了5分钟一个的沙雕合集,

1分钟一篇的新闻,

和15秒一刷的短视频这些短时间高刺激后,

面对电影这种长时间低刺激的娱乐方式,

你都很难专注,更不用说书本和写作了,

我们都知道看书写作虽然没有看沙雕视频那么高兴,

但它们对自我提升更有帮助,

做完这些事后你会有更清晰的获得感和安全感,

而不是放下手机后的空洞和自我厌恶。

这就是我为什么疯狂的原因:更新我的认知体系,养成新的学习习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