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是否需要传承? - 关于对孩子的想象力负责
2022-07-01 本文已影响0人
陈芝麻烂谷子的事
还记得我的小时候,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听姥姥给我讲鬼故事;也特别喜欢听大人们说一些未曾见闻的“真实”民间故事。那些故事都应该是祖辈一直传承下来的吧。
到我这里好多故事都已经记不清楚了,隐约记得有变成人的狐大仙、秤勾手的小鬼、还有做好事的老黄牛。
那时候这种“瞎话”是我们获取童年乐趣的重要途径,当然,也可能获取了一些童年阴影。
现在这个时代我们已经很少说起这样的民间故事了,更主要的原因是科学帮我们解释了很多,大家都不再相信鬼神。科学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但是这些民间故事也不应该被忘怀吧。
这样的民间故事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很多想象空间。同样也是祖辈想象力的一个见证。现在的我们都比较务实,很多技能也可以通过培训流水线般的产出。
孩子们都在我们规划好的模板中印刷了出来,好像丢失自己本该有的漫想。画的春天都是柳叶清河;写的文字都是范本标句;过的生活都是两点一线。
我的小时候没有那么多培训班,更多的不是两点一线,两点之间有更多的点;
我的小时候没有那么多标准范文,我写的作文,总是东西拼凑,肆意挥毫;
我的小时候没有那么多对画的定义,我们想象的怪物总是奇形怪状。
所以那些民间故事、神话故事是否应该被一代一代的传承了呢?我觉得答案是肯定的,至少从对孩子们想象力负责的角度来说。
你小时候有哪些民间故事印象深刻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