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曾经有个“小武汉”,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提及了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在此交汇,将城区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
武汉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综合交通枢纽,是承东启西、接南转北的国家地理中心,历来有九省通衢之称。
武汉的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自春秋战国以来,该地区一直是中国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尤其是在清末、中华民国时期以及新中国初期,武汉的经济高度繁荣,曾被誉为东方芝加哥,综合实力曾仅次于上海,位居亚洲前列。
时至今日,应该很少有人知道,其实在河南境内也有一座城镇,因其在某些方面与武汉相似,在解放前曾为自己赢得了“小武汉”的赞誉。
这座城镇就是如今的周口市。
周口市区划周口的由来以及繁荣与衰落
周口,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古属陈国,战国末期一度为楚国都城,陈胜吴广曾在此建立张楚政权。据传,在上古时期,三皇五帝都曾在此繁衍生息,史有“华夏先驱,九州圣迹”之美誉,是黄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周口(此处特指今川汇区,下同)原名永宁集、周家渡口、周家口,在明清时期,周口是西北与江南物资交流的重要枢纽,曾被称为河南四大商业重镇之一,有600余年的城市发展历史。
周口的地标关于“周口”的来历,史料中是这样记载的:
明朝初年,周口本地的农民为了交换农副产品,就在沙河北岸自发的建了一座集市,名为永宁集(今西老寨)。
到了明永乐年间(1403年—1424年),由于周口开发了淮河、颍河、贾鲁河漕运,沙河南岸的子午街(今老街)又新开辟了一个集市,名为子午集。
由于永宁集与子午集被横贯而过的沙颍河所阻隔,致使商旅不通,物资交流不便,于是有一周姓船户(口传周国昌,无文字根据)就在子午街北边开辟了一个渡口,用以摆渡来往客商和交流物资。
当时的人们习惯性的称该渡口为“周家埠口”,亦称周家渡口,“周家口”之名即由此而来。
明成化年间(1465年—1487年),贾鲁河与沙河在周家口附近汇流,使得来往商船可以直通当时的河南重镇朱仙镇。随着周家口航运的不断发展,来此地定居的人日益增多,遂在沙河南北沿岸形成市区。
清顺治年间(1644年—1661年),清朝定都北京之后,社会秩序日渐稳定,周家口市场相应随之繁荣。一时间外省商家竞相前来经营,农副产品粮、棉、麻以及皮毛等纷纷聚此交易,市场逐日扩大,行业增多,来此居住的人也越来越多。于是,沙河两岸房街相连,形成了永宁集东西长达3余华里的繁荣景象。
到了康熙年间,由于战乱停息,社会安定,农业发展较快,周家口商务随之臻于鼎盛时期。当时六安的茶麻、两湖的竹木,两广的纸糖、天津的食盐、山西的铜铁、豫西的山货、太康的棉花、淮阳的金针菜及附近的皮毛、粮油、牲畜等均在周家口市场交易,日成交额可达80万(银币)左右,人口更是急增至20万人。
至此,周家口发展成了舟车辐辏、北通燕赵、南达江楚、西连秦晋、东至泗河的繁荣商埠,成了当时与朱仙镇、道口镇、赊旗镇齐名的河南四大名镇之一。
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年—1874年),由于捻军之乱,周家口陷入战火之中。连年的战祸加之清末京汉、津浦铁路相继修成通车,周家口的航运和商业渐渐走向衰落。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国民党扒开花园口黄河大堤,使周家口变成了黄泛区。到了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日军侵占周家口,并于同年6月28日扒开沙河堤防水淹周家口。
由于连年处于水患战乱之中,周家口的衰落已成定局,昔日舟车往来不绝的繁荣景象也一去不返。
周口为什么被称为“小武汉”?
第一,城市格局相似
众所周知,由于武汉地处长江和汉江的交汇处,城区被河道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和汉阳三镇隔江相望的地理格局。
而周口则地处淮河支流——沙河、颖河、贾鲁河汇流处,沙颖河横穿市区,也被河道自然分成了河南、河北、河西三个区域,形状如武汉三镇。
周口的城市格局第二,城市功能相似
武汉地理位置优越,来往交通便利,自明清以来就是中国内陆重要的水陆综合交通枢纽,沿着四通八达的水路交通,可西上巴蜀,东下吴越,向北溯汉水而至豫陕,经洞庭湖南达湘桂,所以有了“九省通衢”的美誉。
周口虽没有武汉水路交通的强大,但在中原地带,也是不可多得的重要交通枢纽,其北可通燕赵,南能达江楚,西连秦晋,东连泗河,所以在明清时期也有“通衢五省”的赞誉。
第三,繁华程度相似
先看武汉。
明清时期,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转变,中国商业的得以快速发展。在这种大的历史背景下,武汉利用自身的区位和交通优势,成功崛起为全国性的商品中转集散中心。到了民国时期,武汉更是高度繁荣,被誉为东方芝加哥,武汉三镇综合实力曾仅次于上海,位居亚洲前列。
再说周口。
明万历二十六年进士熊廷弼经过当时的周家口时,曾写过一首叫做《过周家口》的诗,其中有一句“万家灯火侔江浦,千帆云集似汉皋。”意思大概就是描述当时周家口的繁盛,在晚上时像南京城的浦口一样灯火通明,在白天时又像汉口一样千帆云集,其繁华程度可见一斑。
乾隆年间,周家口已经开辟16个渡口,最繁盛时本地居民达到了四五万人,而流动人口则达到了数十万人,成为河南四大商业重镇之一。
可见,周口被誉为“小武汉”也算是不虚了。
(全文终)
这里是偶遇,这里有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