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个手机壳想到的
下班回到家,进门以后,刚刚在沙发上坐下来,老公就忙着告诉我今天发生的一件事情。
说是女儿想要网购一个手机壳,在两个图案之间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请爸爸为她参谋。
爸爸说那就两个都要吧!
女儿说不用,就要一个。
爸爸仔细看了看女儿选的两款手机壳图片,然后说这一款的老虎看上去比较威武,而另一款的老虎看上去有些乖萌,你觉得呢?
女儿自己考虑了一下,选好了一款下单了。
老公问我:我只是告诉她我的看法,然后让她自己选,我做的好不好?
我笑着点点头,大声说你太棒了!
一旁的女儿也说:我觉得爸爸做得对!
老公这样做,既为女儿提供了参考意见,又把决定的权力交给了女儿,双方都感受到了尊重和被尊重。
我从这件小事上,更加感受到老公的成长和进步,怎能不竖起大拇指为他点个大大的赞呢?
曾经的爸爸可是做过许多“坏事”的呢。
不敲门就撞进女儿房间打扫卫生;
不经女儿同意就把女儿心爱的玩具送人;
要求女儿必须按照爸爸的标准做事,否则就被冠以“不听话、不懂事、不努力”等各种标签;
......
父女关系一度紧张。
而爸爸所做的一切,并不是不爱女儿,而是太爱女儿。他只是在延续原生家庭的相处模式。
贴心往往不是抱紧紧,而是为你关心的人留下足够的空间。
——《因为这是你的人生》
世界上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唯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这本是自然规律,而有的父母却难以做到。
在心理学上,孩子和母亲有“共生”的阶段,随着双方的成长逐渐完成从身体到心理的分离。
俗话说:儿大三分客。又说:女大不中留。其实都是对这个过程的诠释。平常话说出的是老祖宗几千年积累的智慧结晶。
孩子大了,父母应该帮助他完成独立,给予他应有的尊重,允许他有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该放手时要放手。
最重要的道理往往最朴素。
最简单的事情却往往最难做到。
有的父母终生都把子女视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利用亲情进行控制、胁迫、干涉子女,如果子女想要逃离就利用道德绳索对子女进行捆绑。相爱相杀,共生共杀。
在这些行为背后,是深深的恐惧,害怕失去的恐惧;而在恐惧背后,是深深的爱。爱到极致,爱到变形,爱到没有界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任何问题都忍不住想要替代对方解决。
两个人生,活成了一个。可怕的是,这样的家庭模式往往是迭代相传,循环往复,家族成员谁也逃不出设定的魔咒。
有这样的母亲,也有这样的父亲。
唯一的办法 ,是打破,改变,重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原生家庭”成了一个敏感词,提起来都是伤。其实原生家庭不必讳言,没有她,就没有我们。原生家庭之于我们,是“好”和“更好”的关系。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从我们开始,打造一个更好的家庭模式,将来的更好,交由儿女去超越。
不得不说,我的老公做的越来越好了,越来越会当爸爸。不但在生活中宠爱女儿,而且也特别注意沟通方式,尊重和理解女儿的心理感受,慢慢的建立起让双方都感到舒服的界限,父女关系越来越融洽。
在他身上,我最喜欢的特质就是:知错就改,始终保持学习进步的能力。
现在,他越来越多的表现这一特质,并且由于我和女儿总是为此给他拍手鼓掌点赞,对他发自内心的肯定和赞扬,而更加地闪闪发光。
总之,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表达对家庭成员的爱,让对方感受到互相之间的爱,才能在家庭中营造出爱的氛围。
一个不被善待的孩子,在人际关系中就容易界限模糊。
有一首儿歌唱道:
爱我你就抱抱我,爱我你就陪陪我,爱我你就亲亲我,爱我你就夸夸我。
孩子的世界非常单纯,在孩子眼里,表达爱的方式也非常简单,一个拥抱,一次陪伴,一个亲吻,一句夸赞他就能感受到父母的爱和信任。这么简单的事情,很多父母却不会去做。
因为成年人的世界是多么的复杂。他们运用经验和逻辑思维,分析总结权衡评判以后,认为自己的方法非常科学,无比正确,然后施加给孩子。其实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已经失去了爱的能力。因为爱是用心感受的,而不是分析出来的。
有的父母,明明很爱孩子,却任何时候对孩子说话都要假装严厉,说狠话,拉臭脸,理由竟然是因为担心孩子被宠坏。
问题是这个孩子已经快五十岁了。
而且是一个孝顺善良的好孩子。
这个孩子等了四十多年没有等到来自父亲的一次肯定。所以别人的一句夸奖就能让他兴高彩烈。
父母们变换着万千方式,想尽一切办法,表达自己对儿女的爱,却往往在爱的道路上南辕北辙,渐行渐远。
人是漂泊的船,家是停靠的港湾。在家里,每个人都可以做回本真,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去表达对家人的爱。